首页 > 抖音成功案例 >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
2020
07-18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

  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近百家商业银行携手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将于2017年12月7日在北京举行。

  本届盛典主题为“科技赋能金融智慧引领未来”,届时,近百家银行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和科技部相关领导,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学术研究界的大咖将齐聚一堂,共谋智慧金融的发展之策。

  主持人:感谢您一天的陪伴,本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明年见!

  樊萌:第二,其实很有意思的,我们在线上被精准推送,被精准促销的时候,因为现在整个消费升级,包括大家生活状态的变化,很多人都在讲生活品质,你给我推荐的东西是我要的时候,我会比较买单。所以我们讲新零售,或者叫智慧零售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新的概念,其实就是怎么利用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和新的能力干一件事情,就是把对的商品在对的时间卖给对的人,就这三个“对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来的,所以这一年基本上我们就在思考的是怎么干这件事情,因为当把对的商品在对的时间卖给对的人,第一个成功率会高,第二个大大降低他的促销成本,因为他付出的成本和过去的囤货成本,或者叫做品牌迁移的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成本,就是做这两件事情。

  樊萌:第一,他有机会抓住曾经到店的客流,这是他过去抓不到的,什么概念?他过去能抓住的是曾经购买的客户且留下手机号的客户,今天只要这个客户进到场内扫了二维码,他就可以记录这个客户的,就可以像线上一样,这个客户进到这个网站就开始记录他的行为了,这是不一样的地方。

  樊萌: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小程序有一些误会,这个跟公众号、扫码页面、H5的页面有什么区别?逐渐地你会看到它最大的区别是小程序拥有更多自主的能力,你自主在上面加载一些开发的能力,更多的情况下会替代掉APP的作用。同样,它更好的是因为它还是没有远离流量的入口,当有这样的二维码的时候,有线下场景的时候,线下的商户就可以干什么事情呢?

  樊萌:今天非常有意思,当腾讯进入到智慧零售这个行业的时候,有一个东西诞生了,叫小程序,小程序是基于二维码的。

  樊萌:但是相比线上来说,线上抓的是什么?如果用昨天一个老总讲的话,这种人叫顾客,但是不叫消费者。当线下零售的眼光只盯在自己的顾客和自己的货品上面的时候,就是个狭义的。今天其实是他们更希望说我能看到的是消费者的全貌,也就是说这个人,不光希望看到他在我这儿买过什么,我更希望知道这个人喜欢什么,他还有什么购物行为没在我这儿发生,或者说曾经想在我这里发生,而我又没有服务好他,因为别的因素他流失了,这个因素是他们很想知道的。过去用传统的方式他是获得不了的。

  樊萌: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们逛淘宝,上了淘宝之后大家都知道首页一定会有一个给你的推荐,刚才很多人提到了千人千面,包括阿里我也在做千人千面,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过去实体零售也去做会员体系,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我在不同的商超里面、百货里面都会有自己的会员卡。但是它往往做的事情是说我记录了这个ID,或者说这个手机号背后这个人曾经跟我发生过购买的行为。

  樊萌:说到零售很有意思,过去线年以后基本上是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增长的增速放缓了很多,大家都知道这肯定很现实,因为线上的电商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到今年年初的时候你会发现为什么线上的平台开始提出来新零售、智慧零售的概念呢?他们为什么又会回到线下去开实体门店呢?我们在思考的其实是说因为线下有线上替代不了环节,过去线下零售之所以被线上零售侵蚀了很多的部分,其实是因为他们真的是缺乏了某一些能力,而这些能力在今天靠线上的,或者互联网的能力去灌注它的时候,两边的结合可以让线下的零售发挥更多的优势。

  樊萌:在微众的这两年我们干的就是这个活,怎么能够把这个桥梁搭建起来,把后面的互联网的能力、数据能力,加上金融的能力,然后连接在一起,再回归实体里面去。

  樊萌:第二个,我们在想的可能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银行开始跟BAT的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合作,它更多的是希望BAT的各种各样的能力,比如说它的技术能力、它的流量、它的各种各样数据的能力,能够帮助金融业务的成长。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可能再往前想了一点点,银行已经算是在行业当中技术能力、数据能力,或者是这种创新思维的能力比较超前的行业。还有一大批实体行业,他们其实是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是它很想去拥抱科技、拥抱互联网的能力,但是他们其实是缺乏一个桥梁。

  樊萌:就是客户在哪儿我应该在哪儿,而不是说客户需要我的时候来找我,这是第一个。

  樊萌:其实也谈不上一个项目,可能跟之前很多刚才几个老总讲到的怎么让金融成为一种能力,赋能给企业。比如说刚才浙商的吴行长已经提到了融资金融的概念,包括许总也讲到怎么让金融回归到场景里面去,让客户的触点回到原来发生实际交易的地方去,这个是我们认为特别有意思的话题。

  主持人:能不能具体地给我们讲一讲?您刚才讲到做了很多创业项目,具体有什么项目呢?

  樊萌:我过去到滑润的经验,滑润是一个比较大的国企,大家可能会知道,它过去一直在做的是产融结合。到了微众以后我比较坚持一个理念,金融它本身其实是一个工具,它应该让这个工具变成帮助实体行业成长的一个助推器,去到微众以后,更好的是还有一个工具叫互联网,叫腾讯。于是我们把金融+互联网以后,变成了一个助推器,看看放到实体行业当中去,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效果。所以我觉得这个确实腾讯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企业,在于它的思想理念,讲到的去中心化,它希望成为一个连接,而不是一个巨大的帝国,它希望我给你的是工具,能够帮助你自己的生意去得到成长,你利用好我提供给你的各种各样的赋能的工具,能够把你自己的业务做大,这是它的一个理念。所以说当时我们可能在这么一个思想下,然后就去尝试了一下说选择哪个行业,可以把这种能力灌注进去,而且还能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当时我们选择了线下的零售业。

  樊萌:我到了微众银行以后,这家银行有一个蛮好的体制,允许内部的创新,有点像内部创业的机制一样的。就是你到了这家银行以后,你可以有很好的idea,你有了这个idea以后你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向上的通道,当老板觉得你这个idea不错,你就会有相应的资源,你就开始在内部创业的机制,像自己创业一样,当你达到了给老板承诺的第一轮的效果以后,你就会接着有ABC轮的渠道。

  樊萌: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个新的银行出现,而且是大家看到的一个纯互联网的银行,我就在想说也许我应该去那儿看看,到底一个真正的脱离了实体网点,只有飘在天上的银行到底该怎么做。

  樊萌:应该是四年还是五年前,我跟蒋总一起在台上跟大家分享直销银行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还在滑润银行,那个时候蒋总把江苏银行怎么做直销银行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了一下,我压力蛮大的,CFCA邀请我的时候我就在想说我讲什么呢?虽然我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但是我蹚过不少的坑,我愿意跟大家分享这些坑在哪儿,那次分享是讲的这个。

  樊萌:其实我今天是被临时抓包来的,因为这里有很多老朋友,应该是很多年我都没有来、没有出现在这儿,我个人的经验其实是从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到了一个城商行,然后又跳掉了一个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我的路径上面有很多我个人的经历和经验。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出的这一位嘉宾是来自微众银行创新消费卡的总经理樊萌总。樊萌总是负责微众银行的创新消费卡的落地,您是在消费金融、创新支付、小企业融资、精准营销上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您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王波:总而言之,我对新金融的理解就是立足定位,不能浮躁,这个时代是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个动荡的时代,以互联网的思维引领,金融科技的手段驱动,构建金融生活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金融。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挑战、拥抱新时代。谢谢大家!

  王波:第三个就是一个支撑,马云经常讲新零售,我们一直在做这个工作,新金融,什么叫新金融?许总也给我们讲过课,线上线下一体,金融生活融合的新金融业态,我是上个星期在我们安徽发布了金农信e家产品,就是线下金融服务的升级版,我们是打造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的线下服务。实际上未来通过金融生活一体,线上线下融合构筑一个服务的网络。就是我们自己的新金融模式,新e家我们明年在全市覆盖。

  王波:第二个有了入口做平台,两大平台,我们现在讲社区平台、生活服务化平台,交易金额突破20亿,我们不包括金融产品、纯生活化的产品,包括预售、面对面支付,我们有自己的节。再一个就是金农信e贷,这个是我们自己开发的纯线上产品,这个产品在我们安徽首先启动,就是非手机银行渠道,借助政府的大数据纯线上e贷,我们现在大概做了累放100亿,存量70亿,单笔额度7万的规模,整个运行一年的时间,非常成功,现在我们已经做到四家行了,明年我们就会全面铺开。当然这里面有几种模式,这个暂时叫金农信e贷这个平台,它是一个金融平台,比如说智慧存款、智能投顾都可以去延伸,因为有了入口有流量,有流量就可以有账户,有账户就有支撑。

  王波:所谓入口手机银行,我们看到一个个人金融门,手机银行是一个个人门户的入口,里边无所不在,这个入口要牢牢地把握住,我们有了800万客户。第二个金e付,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聚合支付产品,过去我们现价收单被支付宝抢占了,有了金e付我们重新夺回了这个市场,我们产品6月16号发布,到现在是150万商户,近100亿的交易额,每年50万笔以上,每年一个亿左右的交易量,这一块我们做得还比较成功。

  王波:第三句话,刚才实际上前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怎么看,第二句话是怎么办,第三句话是怎么干?大行之道行为指引,我自己总结,我们小银行四个时代,手工时代,我们银行就是Bank,板凳,就是板凳,这就是第一代;第二代渠道时代,我们虽然比其他银行晚了一点,我们也有渠道,我们网银和CFCA合作得非常好,我们的网银和手机银行,我们手机银行830万用户,安徽总共不到7千万人口,一个庞大的数量级;渠道时代,包括ATM机,包括POS,整个渠道现在已经非常丰富;第三个平台时代,比如说生活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刚才建行有个善融商务,光大有光大精彩购,我们也有自己的平台,包括他们讲的案例我们也有,这个平台我们也走过。实际上在2014年,我们在战略上做了个研判,当时我们认为一切皆移动,我们全力发展手机银行,做到了今天的规模。但今天我们又要再一步审时度势,研判下一步的发展,下一步怎么发展?从我个人本人来判断,新金融时代,当然这是安徽农信版的,我把它定位为两个出口、两大平台、一个支撑。

  王波:零售、转型大势所趋,我讲了你的定位找准了,你的方向找准了,你的主营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汇,是不是这样做呢?在我理解是坚守战略定位没有问题,但是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做。怎么讲?这里边两个关键点,用互联网的思维、用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心态和合作的心态。第二个是金融科技的手段,上午几个专家讲的我非常认同,金融科技能不能影响未来?我认为金融科技是手段,实际上有句话很重要,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

  王波:现在我们宣传一下农村金融机构,在座的有不少,实际上农村金融机构,或者各地的农商行、农信社来讲,占了全国网点的近一半,全部组合起来应该是最大的银行,资产规模超过工商银行。深耕网点、遍布城乡,有地缘优势在在我看来社区、中小、三农同样重要,在商业上同样可持续,因为有了金融科技。现在各家银行都在进行转型,招商银行做得比较好,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披露,同样资产规模的银行它的利润远远高于其他银行,包括客户占比,包括未来,在股市上也有所反映。

  王波:第二句话,区域性银行,比如说我们的农商银行有自己的定位,它的定位应该是三农、中小、社区、县域,过去讲到很好笑,我为什么不能做高大上的呢?我为什么不能做资管业务呢?近年来很多区域银行不断地脱实向虚,或者不断地寻求高大上。但是在今天的强金融监管之下,我感觉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我本人认为三农、社区、中小是未来商业银行的蓝海,国家的振兴乡村战略,实际上未来的三农是大三农,不是过去简单的农民买买种子,买买拖拉机、买买化肥的概念,未来是大消费,未来的社区是智能社区。整个三农、消费,包括中小这个服务的空间市场巨大。

  王波:现在银行的日子都不好过,过去我记得有一家银行的行长曾经讲过,钱赚得真不好意思,现在银行的行长真不好过了,到处寻求转型之路。实际上压力并不可怕,这是一个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的话,“动荡时代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传统思维”,所以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未来已来,时不我待。

  王波:这是我讲的第一句话,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为什么说未来已来?大家讲到金融科技,实际上我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大家都比我专业,上午的专家经济下行、竞争压力加剧、利率市场化,包括金融脱媒。最关键的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无所不在,在颠覆着我们的行业,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我们的原有业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竞争对手今天已经不只是银行本身,有金融科技公司,有第三方公司,是一个平台,现在是一个全民金融的时代,可以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无所不在。我们过去农信社的竞争对手是邮储银行,现在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无所不在。

  王波:我汇报的主题是:“新业态、新金融、新时代——农商银行未来之路”,这个题目很大,但是水平有限、时间业有限,三句话,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种现象没有,最近我是经常接到通知函,上周我在三亚,昨天在深圳有一个联盟,上个月在合肥也有一个联盟,还有我们这个论坛,清华大学有一个金融科技研究院成立,科技什么论坛,我们现在就是论坛多、联盟多,为什么?一方面肯定是这些科技金融公司标杆性的银行急于输出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是区域性银行,或者小银行背后的焦虑。为什么?

  王波:非常荣幸刚才都是业内大咖、行业精英,我作为农信社系统的一个员工,或者是一个人士,在这里说出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我们谢谢戴行长的分享,她个人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职业生涯的里程,也面临着新科技和新潮流的挑战,虽然我们亿联银行不是历史悠久的银行,也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实践了。

  戴兵:从亿联银行本身的定位来讲,我们已知的还是很有限,很愿意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特别是跟我们CFCA一块共同努力,共同发展,把这个道路走得更远、更坚持。谢谢大家!

  戴兵:亿联在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使得我们对客户的线上信用风险、欺诈风险都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控。我们也自主研发了自己的DADeS风险防控系统。该系统形成了几个循环,贷前、贷中、贷后数据的交互和循环,策略和建模的数据循环,还有数据和策略之间的一个循环。这些循环使得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些方法,让我们整个决策引擎变得更精准、更能够有效地提高审批的速度和效果。

  戴兵:银行最核心的还是控制风险。在控制风险这一点上来说,亿联银行全球化地引入了相应的人才。风控人员主要还是来自于北上广,包括从美国回来的。为了把互联网金融做好,我们的从业人员会跟传统银行不一样。一个是亿联银行的IT人员占比超过了50%,从互联网金融公司延揽来的员工也超过了50%,风控人员有三分之一来自于银行,三分之一来自于互联网企业,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大数据公司,都是学数学、建模型的,主要从事创新智慧风控,提升风险防范水平等工作。

  戴兵:最后一个就是创新智慧风控,提升防控水平。做到智慧风控,至少可以做到四点内容:一是开展互联网银行全面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打造智能化风控模式;二是在互联网银行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方面,实现注册环节人证比对功能;三是在互联网银行策略模型层面,积极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四是前置互联网银行风险管理动作,细化风险把控节点。

  戴兵:我们前期也做了很多场景的介入和数据的挖掘。我们觉得依靠美团能够给予小微企业主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其实我们在支持小微企业之前,就已经跟亿联商务、通联支付已经进行了系统开发,目前在等着监管的许可。

  戴兵:第二个是深耕小微。发展民营银行是国家的一个战略,这个战略本身是希望银行能差异化地发展。亿联银行的定位就是消费金融和小微,也就是走普惠金融和支持小微企业的道路。在普惠金融方面,主要是接场景;在小微服务方面,还是借助我们股东背景。美团有上千万的商家,他们每天的交易量是一千多万笔,现在是越来越大,所以他会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端口。

  戴兵:当然,亿联的产品还在上线过程当中,现在在根据监管要求进行重新梳理,等待着监管的许可。基于这种场景,亿联借助大数据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介入。这是我们的一个端口,也是我们获取客户的主要来源。

  戴兵:亿联银行主要做线上业务,解决衣食住行的场景。我们最大的股东是合众人寿,他们服务了15年了,也是全国性的保险公司。第二大股东是大家特别熟悉的美团,他们的确在场景方面是有很多很多资源的,我们借助股东进行场景方面的介入。

  戴兵:第一个是差异化定位。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亿联银行的LOGO。这个LOGO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一个无穷大的意思,就是把无穷大的符号演绎成这样,亿联银行是希望把线上业务做大无限大。

  戴兵: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以科技为驱动,铸建互联网银行的智慧金融之路”。我们银行无论生在哪儿都只有一个门脸,我们在只有一个门脸的情况下,只有借助科技,借助互联网来发展我们的业务。我今天分享三点:一个是差异化定位,第二个是深耕小微,最后是一个是风控。

  戴兵:谢谢主持人的介绍,我的从业经历没有那么长,刚好30年,因为我也觉得我是80后,实际上长期是在传统商业银行工作。我服务过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刚加盟新的、最年轻的银行——亿联银行。亿联银行是注册在长春的,是17家民营银行之一。今天也有一些民营银行来参加这个盛会,我们都可以进行交流。

  杨泽新: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希望我们建行人的每一分努力和付出,可以帮助千家万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谢谢各位的聆听。

  杨泽新:建行将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加大金融科技的应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产品创新成为促进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新动能,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杨泽新:建行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业务发展相融合,通过渠道信息共享和整合应用,实现客户一点触发,全渠道智能展示。建设手机银行开放平台,优化互联网网站移动门户,形成全流程的线上营销服务能力。

  杨泽新:接下来,建行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等科技手段,实现网络渠道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一是通过建设语音银行,创新交互方式;二是通过建设认知银行,打造智能网络金融服务;三是通过建设智能风控大脑,完善安全体系。

  杨泽新:在业务营销中,我们曾遇到这样的困境,一是如何做好渠道的引流,吸引更多的客户;二是如何了解客户需求,给客户推荐最适合的产品和服务,让流量形成价值?我们行新一代核心系统搭建了企业级的技术基础架构,所提供的一致的客户信息,强大的数据应用平台、全新的渠道界面、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为实现千人千面职能化广告提供了可能。2016年5月,建行在网页上部署的广告,今年3月,新版手机上线,同期投放了手机版智能广告。截至今年8月,共投放智能广告5752万人次,广告总曝光17.7亿人次。有两组数据可以直观看到智能广告的效果:一是手机银行首页广告点击率在3%左右,而同期投放在外部媒体上广告的点击率是0.2%,两者相差了近15倍。二是按照广告总曝光17亿次,节约成本约6800万元。

  杨泽新:善融商务江苏助力,按照总行党委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江苏省分行为果农在善融商务上搭建了销售渠道,并为建行融支付的用户基于满200减70的优惠,通过建行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全方位营销宣传,短短一个月,丰县的扶贫苹果,通过善融商务卖出了将近20吨。随着我们整个扶贫工作的深入,信息传播的范围愈加扩大,这个数字还在上涨。

  杨泽新: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今年11月9号,有一位客户给我们留言说:“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的红富士都丰收,烂在地里了,有谁来扶贫。你们建行如果有能力就帮帮我们老百姓。企业再难,有老百姓难?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却为了收获的东西发愁,你们要是真心扶贫就联系我们,帮忙把广大农村朋友的苹果给销了。”客户留下了地址和联系方式,顺着留言中的线索,江苏省分行就联系到了客户,实地走访中发现,这是发生在江苏徐州丰县苹果种植户中质优滞销的一个真实的事。一方面是没有污染的优质的苹果烂在地里,种植户一筹莫展,另一方面是大城市的群众对于优质农产品迫切地需求。

  杨泽新:在普惠金融方面,建行依托善融商务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和农户产品的销售,截至今年10月底,善融商务已经入住扶贫商户1300余户,覆盖400多个国定和省定贫困县,今年前十个月,累计实现扶贫交易额19亿元。

  杨泽新:在智慧操作体验方面,建行手机银行提供智能搜索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快速查找目标功能,让客户只需要两步操作,就能到达功能页面。在智慧融资理财方面,建行手机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消费场景,充分结合的产品快贷和小微快贷,在手机银行上有消费需求的客户只需要三步就可以完成融资。可以说我们做到了秒审、秒批、秒贷,实现了全流程的线上交易。在智慧生活服务方面,围绕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建行手机银行提供了商旅出行、娱乐休闲、运动健身、医疗挂号等全方位的服务。

  杨泽新:今年3月,我行推出了新版手机银行。新版手机银行以智慧的核心理念贯穿“财富管理、安全认证、操作体验、融资理财、生活服务”五个业务单元。

  杨泽新:2004年7月,建行在国内银行业售价推出了手机银行,十多年以来,手机银行已经成为我行在移动互联网渠道的主要门户,是各项业务的销售和服务个人客户的主要渠道。手机银行APP在整个应用市场的下载量居同业第一,月活跃用户数、用户平均使用时长、用户体验评分等客户端运营指标屡次在外部评测中在同业领先。

  杨泽新:接下来我从手机银行、善融商务和大数据应用三个方面与各位做一个分享。

  杨泽新: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对于客户而言,能够感受到的是我们银行所提供的更加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杨泽新: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建设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凭借完备的服务体系,成为我们行最主要的交易渠道,标准化和低风险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及重要的客户服务渠道。这是我们整个服务体系,也是形成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网上银行三大网络渠道,善融商务、悦生活、惠生活三个平台,互联网支付、投资理财和线上融资三大产品线,对全行各项业务转型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杨泽新:网络金融战略是建行转型发展规划的核心载体之一,按照智慧生态协同的发展方向,加快由传统的银行服务向全面的网络金融服务模式转型。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客户需求一点接入,一揽子产品配置,一站式综合解决,基于生活化、场景化,延展平台功能,打造建行客户,以及第三方金融服务商,共生共赢、协同发展的网络金融生态系统。

  杨泽新:谈一下建行的发展战略。建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开启深刻变革。全面实施“综合性金融、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五位一体的协同推进的整体战略,我们以转型获取新的发展红利,以转型获取新的市场发展优势。

  杨泽新:未来的金融服务,人们可能是感受不到银行的物理存在,但银行所提供的多功能金融服务,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因此,立足于自身优势,提前布局金融生态,是我们大型银行功能转型的必然选择。

  杨泽新:新技术革命正在重塑现代经济版图。近年来,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应用愈加广泛。正如习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所讲的“面对科技革命,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

  杨泽新: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很荣幸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度盛典。上午,建设银行获得了2017年最佳电子银行奖和最佳手机银行功能奖,多年来,我行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与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共享平台,普惠的金融发展模式,聚焦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科技赋能金融,智慧引领未来。感谢主办方为我们金融同业搭建这样一个进行金融发展共享的平台。

  鲍忠铁:最后介绍一下TalkingData,我们TalkingData是一个大数据公司,我们在国外也有分支机构,我们最重要的是把国外的金融科技的技术,特别是数据科学的技术、数据处理、数据加工、数据标签的技术引入到中国,帮助我们所有的客户能低价高效地使用数据,用数据赋能金融。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鲍忠铁:智能数据科技平台解决了一个问题,过去所有的工具会有两面性,技术人员看的是一面性,业务人员看的是另外一面性,技术人员会关注元数据、数据流、数据算法、数据模型,他关注的是数据处理的效率,业务人员永远关注有什么业务场景,我的指标怎么样、我的营销人群有没有、我的转化率。智能数据平台就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连接了两个不同的数据世界,帮助数据人员掌握已有的数据、掌握已有的工具,能更低价地运用我们的数据,更高效地完成我们的指标。

  鲍忠铁:回到我刚才讲的,我如果要提高我数据赋能的效率,如果要提高我数据应用的效率,如果我要找到商业机会的话,我一定要有一个智能数据平台,我要把数据整理好、加工好、标注好做应用,为我所有的数据服务提供有标注的数据、有业务逻辑的数据,这是数据平台的展现。它可以做行为数据的营销、行为数据的分析,它也可以做用户画像、场景标签的建立,也可以做实时数据的分析,数据科学平台也降低了整个数据应用的成本,让业务人员也能用到数据科学的能力和工具,他可以自动调仓、自动优化,营销闭环就可以做整个营销活动的闭环管理、活动的监测。

  鲍忠铁:这个跟大家说一下,我研究了支付宝、研究了微信,研究了很多的包括京东金融,我会发现互联网企业做数据资产变现的秘诀就这么三个关键词,要不停地、主动地、精准地营销客户,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不停地,大家如果是支付宝的用户、如果是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的客户,如果是微信的客户,你会发现这些客户端不停地营销你,现在的知识或者现在的信息是爆炸的,如果你不高频接触客户的话,你的产品转化率不会太高,核心就是不停地,告诉我们电子银行业同仁要不停地、精准地挖掘客户进行营销。

  鲍忠铁:下面就是模型的应用,结合第三方的行为数据,再结合银行自己的内部交易数据,经过模型的迭代,可能我们不会用一个模型,或者两三个模型,会用继承学习的方法单个模型进行运算,我们会提升模型整个的效率。数据科学或者叫人工智能未来在金融行业里应用的领域和应用的效果会越来越多。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所有的人工智能也好、所有的智能企业也好,他们现在最大的一个能耗和最大的效率是在做什么?标签数据,就是把数据打标签,根据他的业务原理,根据他的专家规则去把这个数据标注。这个占了30%以上的成本。

  鲍忠铁:机器学习这是国内最大的银行做的,20%的客户拥有80%的资产,其实我们做过数据分析,3%的客户拥有73%的资产,他希望找到更多的潜在价值的客户,所谓的头部客户。通过这种机器学习,我帮这个银行可以在三个月之内销售了40亿的理财产品,这是他过去没有想到的,如果按30个BP算的线万的收益。在我们银行业其实我们自己的数据情况还没有被挖透,我们单客价值还不够高。

  鲍忠铁:第二个问题让大家帮我想一下,剩下的APP行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会发现在APP很多客户在晚上的时候,他会去看理财产品,但是他没有购买。这个时候需要你在最后一公里推他一下,这是真实的案例。这个银行在最后一公里又推了这个理财产品的购买,第二天观察了一周以后,有20%的客户去购买了这个产品。

  鲍忠铁:第一个问题现在已经有答案了,工行在前几天已经宣布把网络金融部完全转化成业务部门,独立的业务部门、独立核算、独立的费用、独立的科技、资源配置,只有这样它才能跟所谓的传统的金融、外面的野蛮人进行竞争。

  鲍忠铁:第二个问题,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我们跟网点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还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这个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

  鲍忠铁:在这里我提一个问题给大家,我一直在想电子银行的定位,我们电子银行到底是渠道部门还是银行的业务部门?这是第一个问题。

  鲍忠铁:我们讲几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些下载了APP没有绑卡的,有的点击了我的产品没有去申请的,还有在申请过程中退出的这些客户都可以捞出来进行第二次营销。市场上一个典型的案例告诉大家,针对下来不绑定的用户利用推广的方式去营销的线%,针对潜在的理财,比如说点了贷款,点了理财的客户,通过潜在的电线%的转化率。

  鲍忠铁:另外,我们发现活跃客户,在你的APP手机银行活跃的客户,他的业务收入是你不活跃用户的1.5倍,信用卡是活跃的客户是不活跃客户带来的1.83倍,数据赋能是为金融提供服务的,最终是要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业务目标。

  鲍忠铁:第二个,我们要提升我们的AUM,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电子银行的AUM是低于30万的,市场上好的做AUM的电子银行,或者第三方理财金融,也是金融机构内部的,可以达到80万的AUM。

  鲍忠铁:我们数据赋能的主要指标我谈三个,因为时间的关系。第一个,我们做数据赋能,要提升,或者降低我们休眠客户的比例。

  鲍忠铁:最后一个,数据科学平台,当你把前四步做完之后,你用了大量强相关的数据金融数据分析,我们还有很多客户的弱相关数据,比如说LBS数据、客户的行为数据、客户的心理数据,这些数据不能用数据分析去解决,怎么办呢?我们就会用机器学习,或者数据科学平台去解决,我们常用的SaaS平台和常用的SCISS大多数都是在做风险管理,在营销上它相关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我们在国外上能看到很多开源的算法,比如说获奖的GBDT,我们陈天奇华人的XGboost、SR、RF、Lookalike、聚类,这些开源算法在做营销预测的时候,在做潜在客户寻找的时候是有很大的效率的。最后我们会降低数据应用的门槛,过去数据应用都集中在数据分析手里,放在数据科学家手里,他们愿意用SKR语序去寻找,我们业务人员要降低数据应用的门槛。模型、算法,还有一些分析的指标是可以给它自动化的,是可以用数据平台去做的,我们通过数据平台去做,让我们业务人员直接可以用到数据科学、数据工程的能力,这个是在国外已经发生的。

  鲍忠铁:第四个就是形成营销闭环,我们很多金融行业里面金融营销效率是比较低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拿不到数据,无法进行数据的闭环,在数据赋能、数据应用的过程中闭环是必不可缺的,我们要有闭环的金融思路和工具去分析整个营销活动哪个地方做得好,哪个地方做得不好,并且要实时分析和指导我们的运营。

  鲍忠铁:第二块就是机器学习,其他的大家看就可以了。在海量的数据上我们有一千万、一百万和大量数据的挖掘过程中发现,有些它的关联关系和背后的数字规律,我们没法用数据分析去解决,这个说话我们要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去找到客户的需求,去找到客户的风险,然后进行营销。稍后我也会介绍案例。

  鲍忠铁:第三块,谈到数据赋能,我们有一个很根本的出发点,我们要去运营、我要去用户画像,我要做场景标签,场景标签就是业务标签,我要从数据中发现我的商业机会。这里罗列了八大类场景标签,我只讲行为经济学第一个原则,那些永远给客户带来正向行为的行为永远会被重复,也就是金融产品的复购率,现金贷的复购率能达到80%,一个现金贷用户一年要在现金贷平台借八次,金融产品的复购率是我们最大的金融赋能的场景。

  鲍忠铁:通过APP的行为,通过产品体验的热点图,包括我们活动的趋势分析图,包括我们用户购买的路径图,包括我们产品转化的转化漏斗,针对路径你会知道客户喜欢哪个路径,你可以把这个产品放在最短的路径上,转化漏斗你会看到每个环节上漏损的客户,你会挖出来做第二次营销。

  鲍忠铁:第二块,我们分析行为数据,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者是行为学教授,APP的行为在很多场景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营销,稍后我也会介绍一些案例。

  鲍忠铁:我们看看怎么去提高效率,怎么去做数据赋能智慧金融的步骤,比德·德鲁克说过没有度量的管理是无效的,所以要提高我们金融行业内部管理效率一个核心,既要了解我们业务运营的各部分指标,比如说你的产品指标、你的渠道指标、用户指标、活动指标,甚至你的运营指标,指标做什么用呢?指标可以让我们及时地了解整个银行业务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及时决策,及时决策就降低了我们决策失误的成本,也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是第一块。

  鲍忠铁:另外一个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今年调研了美国的32家金融科技公司,也看了很多人工智能的公司,其实大家背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提高效率,所有的智慧金融也好、所有的数据赋能也好,背后核心的目的是要提高我们金融行业的效率。

  鲍忠铁:我们看智慧金融这个时代银行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说沉睡的客户比例高、网点客户的年龄比较高,大多数银行网点服务的客户的年龄基本上在52岁左右,数据的应用成本高,客户活跃率低、营销效率低、单客收入低,这个单客收入比跟同行比,我们拿了中国比较领先的零售银行的财报得到的。中国领先信用卡单客价值可以达到一千块。

  鲍忠铁:另外一个,2016年我加盟了花旗银行,那个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好像外资银行会对中国的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十多年过去之后这种情况没发生,背后就是中国的银行业对科技的投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核心系统的改造和升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子银行业大力的发展。

  鲍忠铁:我们看一下智慧金融的外延和内涵,外延就是金融机构在金融银行的延伸,内涵其实就是金融科技解决我们具体的业务问题,无论数据也好,无论科技也好、无论智能也好,最终是要帮我们做业务的,这是一个前提。

  鲍忠铁:大家好,首先感谢主办方,CFCA的活动现在基本上成为我们整个电子银行业最权威的主流的活动了,今天见到了我们监管的老领导王永红书记,我之前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之后加入了一家大数据公司,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数据赋能智慧金融的主题。

  主持人: 下面有请TalkingData首席布道师、清华大学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专家组成员鲍忠铁。

  宗良:策略4:加强合作。自己干不成,买也没买着,互联网思维也不会,怎么办?通过两方合作的方式。四大银行跟四大BAT公司都开展合作,我们希望在未来征途上,中国的科技公司跟中国金融机构能够有机合作,希望未来在这块取得非常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宗良:策略3: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未来银行模式。前海微众银行案例,整个资产规模700亿,累计放贷超过6000亿,管理的贷款2200亿,资产1200亿,同时有效客户3800万,71%的客户属于大专以下,75%的客户是白领,单笔款是8100元,户均1.2万。未来重视的几大领域有: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其中不良率0.1%。

  宗良:策略2:银行直接投资Fintech公司。美国前六大银行买了30多家最新的科技公司,两个之间有机结合,实现银行之间的竞争。

  宗良:商业银行该怎么办?这几个方面实际上动摇了整个金融发展的核心,比如解决了信用问题、解决了工具问题、解决了人工问题,在整个渠道都会变化的背景下,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有四条路:策略1:内部技术创新。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信息科技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根据互联网发展大体量的趋势,通过系统的开发,使自己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取得快速发展。

  宗良:应用5,人工智能。智能投顾、外汇交易,今天银行经营的很多好的业务或很多人们追逐的一些目标,做这方面的员工特别得以,比如外汇交易员,做股票交易的或做投资管理了,发现今天的好工作,未来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将来就不一定是好工作,一下子变了。在座各位也一样,既要为我们今天考虑,还要为明天我们做的那份工作是否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表示关注,也许我们自己没事儿了,但是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找一个将来还能够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

  宗良:这时候可以在一些领域未来走向看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先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做探索。如在票据方面做探索,同时商业机构相关系统开始把区块链技术引进去;探讨一个特殊的货币,比如SDR里如何能引入区块链相关技术,让其发挥数字货币的作用。

  宗良:我们看着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在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业做相关工作,加强研究,积累经验和教训,同时在票据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为未来我们看不太清楚的这个领域能占领相对比较高的点,能够在规则与标准上取得一定地位。

  宗良:应用4,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从比特币来的,比特币的发展是这些年来最为特殊的一个资产。从人类历史上来讲,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资产能够有那么大的涨价的倍数,由2010年出现时1万元到现在1500亿以上,这个规模太大了。它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跟区块链技术应用有一定的连接,意味着将来怎么看它,它能否像一个所谓的资产,能够在人类历史上起到这么波动的范围,今年一年大概就波动了几十倍,这种状况的涨价,将来就看谁倒霉。这时候国家该怎么办?我们完全不顾及这方面,不行,因为毕竟完全是一个新的东西。

  宗良:区块链技术本身解决了金融之间不太信任的问题,即信用问题。把信用问题和前面配合在一起解决,在区块链技术下想伪造都不太可能,想改都改不掉。这时候大家就开始问,下一步又该是什么样的状况?它有什么样的问题?它也有问题,因为金融交易笔数非常大,但是区块链技术往往会需要各方面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两个问题:1.效率问题,那么多笔交易,怎么有效的做完;2.风险如何控制?把一个信息很快公开,有的信息比较早地公开,那么多人都知道,这个事情就不好办了,所以解决效率和风险问题是突出问题,如何解决,是影响未来发展很突出的方面。

  宗良:应用3,区块链。基于比特币出来的区块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开始有好的方面的应用。其中可以看到它的智能化、去中心化、一体化、实时化、场景化,这个过程中间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应用,包括相关公司,类似宜信,国际上一些银行,把区块链跟衍生产品的结合,把这方面做好。渣打银行用区块链技术,10秒钟可以完成跨境支付。这样一下子把效率提高了。

  宗良:例,芝麻信用,它本身就是基于各种各样的交易数据,自然形成芝麻信用。有了这个信用积分,就可以开展有关的应用。这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蚂蚁金服有芝麻信用,还有别的公司有另外一个信用,一下子有很多信用,怎么办?很多信用互相之间又不连通,怎么办?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将来中国该走向何方。这种信用体系决定了我们各种各样业务开展的基础。人民银行正在推两件事:第一是网联清算系统,把相关的数据能够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同时把相关的征信,通过入股方式,形成一家比较综合的互相能够共享的信息系统,这样为我们各种各样的业务奠定相对深入的基础。因为仅是一家不行,它可能代表某一方面,不代表全面,要代表全面、整体上的信用,才能给未来奠定比较好的基础。所以第二个方面一下子把征信问题解决了。

  宗良:应用2,为什么第一个方面这么重要?因为是日常高频的交易,必然跟我们各种各样的数据相关,我们个人数据的集合必然跟我们的征信相关,跟我们各项业务的基础密切联系到一起。如果我们买东西,肯定就会积累一些数据,买东西、卖东西,每天各种各样的交易都有了,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们的征信,之后再做其他业务时,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相当于授信评分体系带来一种变革。

  宗良:刚才提到伊朗具体案例,这时候第三方支付交易金额占40%,2020年达到75%左右,这中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将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将来根据一个人实现一个合理的定位,这个人走到哪儿,人的信息、账户信息都有了,到那个地方去,该怎么消费、该做什么,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支付系统。比如你进某一个地方去吃饭,一认证就知道你是谁,你的账户都有了,直接付款就行了。就像现在叫了一个滴滴专车,不需要还要支付,根本不用管了,该支付后台就支付了。将来人直接带着信息,到一个地方该办什么事情就办什么事情了。

  宗良:从国外角度来看,美国一开始整合多家银行的支付端口,他们跟我们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很快,他们是银行相关系统发展的很快。

  宗良:有一次我陪领导去伊朗,伊朗没有中资金融机构,到那个地方去一看,这么一个很小的地方就有阿里和微信支付。说明支付清算是科技金融的新高地。支付清算改变了原来传统理念,原来到金融机构工作,都希望到前台、都希望做客户经理,高端的客户经理,现在正在发生一种变化,支付清算由原来的后台变成前台,反过来前台的客户经理越来越变得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是服务人的,没有这个平台厉害,这个平台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各种类型的人不像原来一样分很多层级,这时候层级不那么分明了,就是说各种类型的客户在这种支付平台下都是一样的。现在几乎可以达到拿着一部手机就可以做任何事情的地步。

  宗良:总体来看,现在各种各样的运用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五大领域: 应用1,从数据上来看,支付清算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第三方支付确实发挥特殊的作用。我们在家里面,原来男同志还有一点权威地位,但是现在已经被家里其他成员取代掉了,因为他们买什么东西、支付什么东西,我们不太清楚,每天要么是让去取东西,要么是直接给送到家里来。

  宗良:到底有哪几个方面是最新的应用?金融科技是推动变革的重大动力。 第一,支付清算。解决的是大家日常高频交易中间的问题,这相当于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第二,直接、间接融资,包括众筹、P2P,还有现金贷、小额信贷,解决了金融各种各样的产品,最终能够为大家带来效益的产品。 第三,基础设施。金融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你不信我,我也不信你,通过这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任问题。 第四,投资管理。解决了谁来干?怎么干?今天干法与以往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包括智能投顾方面的内容。

  宗良:金融科技的概念不再细说了,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数据、技术。现在有五大领域比较特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五大技术?因为这五大技术正好与这个时代的变革密切相关。另外我们还需要看看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强调“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说明创新在未来发挥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也是“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这五大理念中排在第一位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金融的表述,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现代经济体系中最初部分,把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方面有机协同,把实体经济、创新、现代金融、人这几个方面有机衔接起来;中间90多个字专门针对金融做了详细阐述;第九部分专门提到绿色金融。还要关注总书记在最近乌镇互联网会议上专门强调:“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正在引领萌发的一种新的科技革命。”

  宗良:首先非常感谢主办单位提供这么一个好的机会给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题目就很特殊,科技赋能金融、智慧引领未来”,我在这里讨论的题目是“金融科技的新应用前景与商业银行发展策略”。为什么这么讨论?因为站在今天的角度考虑未来银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吴建伟:在当前这个新时代,金融只有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那样:“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实体经济嵌入“金融芯”,赋予核心企业、小微企业和消费端群体“自金融”之翼,助力它们向更高远之处振翅腾飞,正是浙商银行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义。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吴建伟:综上所述,无论从企业转型发展还是银行效益提升的角度,无论从服务实体经济还是金融惠及消费大众的角度,无论从金融风险控制还是资产质量管理的角度,服务传统企业“消费端自金融”的“金融芯”产品都是非常好的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蓝海、新方向。

  吴建伟:同时还应该看到,“自金融”是实体经济内部产生的真实需求,“消费端自金融”完全切入传统企业真实销售场景,所以对“自金融”的服务,就是对实体经济最实在的金融服务。

  吴建伟:从商业银行看,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收获了蓝海利益。一方面,与商厦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同时,将大批优质C端客户一次性转化成了银行的高端个人客户。另一方面,比照“白条”额度对商厦进行的追加投放,将成为非常优质的资产。因为这样的投放,借款人信用状况好,资金用途明确,是个人消费类信贷资产中非常难得的投放方向。相比当前消费金融行业中盛行的无用途管理的“现金贷”、仅凭大数据分析而没有严格场景支持的所谓消费贷款,资产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吴建伟:分析这个案例,可以充分说明“金融芯”服务实体经济、达到双赢的本质。从实体企业看,商厦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一方面,一个实实在在的免息账期极大地吸引消费者,商业集团终端销售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另一方面,销量大幅提升加强了商厦对上游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账期谈判能力,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

  吴建伟:具体场景是:消费者获得商厦的主动授信,银行为客户建立二类账户,客户在商厦内消费时,在授信范围内享受商厦给予的30天左右免费账期,银行记账并提供后续还款的账务服务。根据合作方案,在商厦自有资金季节性稀缺等情况下,浙商银行还将比照每个消费者的“白条”额度,按一定比例追加资金支持。

  吴建伟:以浙商银行为某商厦嵌入“金融芯”为例。该商厦的百货业销售平均有长达三个月的账期,在供应链中积累了大量资金,同时还在零售端积累了大批忠实的终端消费群体。近年来该商厦萌生了将闲置资金转化为营销资源的想法,计划为优质客户提供“消费白条”服务。浙商银行随即为其提供了一整套“金融芯”解决方案,包括完整的账户体系、跨行收付通道、额度管理体系、风控体系、贷后管理体系,帮助企业迅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消费金融平台。

  吴建伟:鉴于多数企业缺乏做金融的能力与资质,为企业“消费端自金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发展蓝海。如果把企业的“消费端自金融”体系比作一台台个性化的机器,那么商业银行提供的这套解决方案就是一张可以标准嵌入这些机器的“金融芯片”。

  吴建伟:近些年,大型企业“自金融”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内部子公司的财资管理、供应链的账期管理和融资等领域,局限在B端。而刚才我提到的多家企业申请、购买金融牌照热潮的背后,反映的正是“自金融”借力互联网化、向C端客户进军的新趋势。

  吴建伟:此外在我们看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自金融”向消费端延伸、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消费融资,将是下一阶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全新演绎。

  吴建伟:作为银监会三家小微业务重点联系行之一,浙商银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模式,十年如一日深耕小微金融,直至成为“小微企业贴心服务银行”。十余年来,我们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6000亿元,授信服务小微客户近16万户,帮助解决就业人口超过200万。

  吴建伟: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前沿技术,实施小微金融2.0的流程再造工程,通过“机器换人”不断提升在线金融的用户体验。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随时随地扫码申贷将成常态。以浙商银行全线上操作的“点易贷”为例,小微企业客户只需通过手机APP“点一点,拍一拍,刷一刷”等操作,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贷款申请和在线审批。利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成功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交易成本,提高了它们自主参与金融交易的能力。

  吴建伟:一方面,浙商银行围绕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量身定制了包含4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全程陪伴呵护小微企业向中高端价值链迈进。从初创阶段提供“种子资金”服务,到满足发展阶段个性化资金需求,任何一家小微企业只要走进浙商银行,总能从“货架”上找到并自主选择适配的金融产品。

  吴建伟:其次,在小微金服领域,我们从丰富产品选择和提升用户体验两处着力,向国民经济的金字塔基底输入“自金融”能力,以“巧、灵、活”的服务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对它们进行“精准滴灌”式的贴心养护。

  吴建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通过易企银和应收款链平台等流动性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挖掘商业信用价值,实现内外部、上下游的资源调度和统筹管理,在供应链上构建“自金融”商圈。截至今年9月末,浙商银行通过打造“流动性服务银行”、赋予供应链“自金融”能力的方式,累计服务了近14000家实体企业、为其减少了约20%的传统融资,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增效能”。

  吴建伟:首先,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我们从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票据这个制造业的主要结算方式切入,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池化融资”业务模式,推出了以票据池、出口池、资产池产品为代表的“涌金”系列池化融资服务模式。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均可将原本“趴”在账上的票据、信用证、大额存单、理财产品及应收账款等资产在线入池,质押生成池融资额度,办理各类灵活的融资业务,以此减少企业日常备付资金,从而节约利息支出。

  吴建伟:因此,努力成为“自金融”的整体服务方案提供商,已被浙商银行视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各业务条线近年来都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吴建伟: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发挥金融全牌照服务商的力量,借力金融科技,将按需定制的金融服务嵌入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提供包括支付、结算、融资、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赋予大型企业、小微企业乃至消费端等各类群体“自金融”的翅膀,满足国民经济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对“自金融”的渴望和追求,助力实体经济腾飞。

  吴建伟:应该承认,迈入金融领域、获得金融能力面临着较高的准入门槛。受制于稀缺的牌照资源、高昂的资本占用、巨大的科技投入、复杂的风控体系等因素,“自金融”依然是一件“奢侈品”,多数企业可望而不可得。

  吴建伟:我们将大型企业的这一行为,定义为“自金融”。当前部分企业开展“自金融”的条件已经成熟。唯一缺的,就只是金融的资质和能力了。这也是前面列举的很多企业纷纷购买牌照资源的原因。

  吴建伟: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使企业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开展内部闭环的金融服务,并与其主营业务互为一体、互相促进成为可能。大型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ERP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逐步互联网化,与银行、税务等外部单位实现了互联互通。很多企业已经有能力把每一笔应收账款管理起来,有能力把每一客户的消费行为管理起来。

  吴建伟:首先,线上经济的竞争挤压,要求传统企业必须做出改变。以零售为例,数据显示,线上零售已保持了长达十多年的繁荣,2016年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大关,较上年增长26.2%;而大多数线下零售渠道则几近零增长,甚至呈现负增长。传统企业如果再不加快经营转型、不能为客户提供接近线上的金融体验,就将被逼到生死存亡的边缘。

  吴建伟:政策层面金融领域对民营资本的解绑,是重要的客观因素;但显然,实体经济真实需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才是更重要的主观成因。

  吴建伟: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大型企业争先恐后地涉足金融,绝不是要在如今白热化的竞争中再分一杯羹,成为又一只“吃不饱的恐龙”。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吴建伟:然而另一方面,这个“恐龙”又是那么地让人“羡慕妒忌恨”。不仅是异军突起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甚至于大型传统企业,也纷纷难掩从事金融业务的冲动,不约而同地、不惜血本地申请或购买金融牌照:2014年,万达集团斥资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的股权;2015年,宏图高科收购国采支付并改名天下支付;2016年8月,恒大集团斥资约5.7亿元收购广西集付通,美的集团斥资约3亿元收购深圳神州通付。今年,国美也花费近5亿元完成对银盈通的收购;而海尔集团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信托、保险、证券、银行等几乎所有的金融牌照。

  吴建伟:一方面,从财报数据上看,银行并不是那么好。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等指标持续下滑,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商业银行的资本占用一直较高,净资产收益率(ROE)相对较低,因此多年来国内上市银行长期深陷于低估值困境,市盈率一直处于低位,在资本市场上难获投资者青睐。也正是因为这些,比尔盖茨会说:“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

  吴建伟:今天在座的有许多银行同业,以及和商业银行打过多年交道的朋友。首先,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问题:如今的银行业,还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业?它究竟仍然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还是已近黄昏的夕阳产业?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吴建伟: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第十三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上,与各位共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发表主旨演讲,题为《嵌金融之芯强实体经济》。

  王永红:巴菲特说他这一辈子比较后悔的是没有看好云的发展。我想如果我们是从业者的话,其实可以看得到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强调云,阿里、腾讯、华为,包括中国电信,未来轻量化的应用体系在逐步发展。

  王永红:据我调研,现在很多农信机构本身已经在着手研究新一代怎么办,也有一些银行说我不再做新一代,稳定下来,但是在外面做直销银行的系统,做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等,也是一种对策。有的人是从基础做起,有的人是从外围开始完善,但是所有这些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技术体系有两个很显著的特征:一是轻量化,越来越轻,越来越简洁;二是一定用云,现在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王永红:今天凌晨,大家预约了和字币,可能就知道有一些银行昨晚的系统好像是用得不太方便。开放的交易环境对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然还有安全生产的要求、嵌入供应链的场景等这些变化,会带来新一代核心系统开发的浪潮。

  王永红:因为我的老本行是搞科技,现在业务需求在发生变化,归纳四条我个人认为特别重要的点。我们现在客户变了,交易环境变了。交易环境对于科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做系统时,都会说要求应用部门提供一个客户预计有多少,性能要求预计有多高,这其实需要列到客户的业务需求里,但现在互联网的系统其实已经没有办法去告诉你有多大的业务量、多少客户、多高的性能指标,现在就是一个很开放的环境,对技术的挑战其实极其巨大。

  王永红:在“两轮一轴”之下,具体的实施路径就是一点接入,这有两层含义:第一,要做农信机构的平台和门户,平台是处理各种各样的交易,同时是农信机构对外联网联合发展的一个门户。农信银中心跟农信机构希望将来发展到一个连接,即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由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对外进行联网,包括金融基础设施大量的联网,能够成为农信机构与整个金融市场连接的一个纽带。因为我从科技司出来,我觉得好处很简单,就是网络整合,不改变农信机构与金融市场机构之间的业务管理关系,不改变农信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也不参加它们所谓的资金清算,但提供一个网络的通路、统一的接口,这样就大大降低农信机构在开发各种接口的技术投入,以及后续运维的压力。第一个突破口是一点接入网联,下一步会逐步按照基础设施这么一个一个做下去,实现一点接入。农信银中心一点接入金融基础设施,这就是我们实现“两轮一轴”最重要的载体。

  王永红: 一点接入帮助农信机构的发展。我到了农信银中心之后,制定的发展策略是“两轮一轴”。“两轮”,第一个轮子是支付清算服务,第二个轮子是技术支持服务,与今天科技赋能金融还是挺吻合的;“一轴”是党的领导。

  王永红:资金流向的变化带来什么问题,也很值得大家思考。刚才吴老师也点到了同样的问题,即这种变化给我们银行带来什么挑战。农信银中心的做法比较直接,多跟支付机构联网,多做大支付清算业务,现在的农信银已经一点接入网联了。

  王永红:传统支付清算流程,客户、商户、银行,以及作为清算机构在中间。但现在可以看到其实资金都从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流动转向为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流动,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在座诸位都在用支付宝、微信去买东西,就是一个非常明显得表现。从农信银中心统计结果来说,现在农信银中心日均清算1300万笔,其中约有85%是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交易,有15%是农信机构之间的电子汇兑、跨行资金清算。

  王永红:资金现在发生了变化,最早在写这个PPT时,标题叫做“无卡支付成为主流”,我觉得不如直接点出本质,就改为“资金流向发生了变化”。

  王永红:央行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统计报告显示,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网银一枝独秀、高速发展,这和他采取的免费政策有关,其他机构相对而言发展就会慢一些。将来怎么样发展,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有待各位的观察,供学者去研究。这是我的第一个思考。

  王永红:这些清算机构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定位,也有交集,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的竞争,会形成一个交易的卖方市场。现在各银行的交易抓在手上挺值钱的,给谁和不给谁都是有考量的。

  王永红:支付宝和财富通在2016年网联正式运营以后,各银行会切断跟支付宝、财富通的联网,它们会在清算市场上退出,继续在支付市场上去努力。现在是5×2的格局,将来会逐步形成4×2的竞合格局。这是我的简单的一个观察。

  王永红:随着人民银行一系列四梁八柱式监管政策逐渐落地,我们看到支付清算市场上的效率、安全、秩序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态势。在2018年6月,网联正式上线运行,将来会形成一个新的态势,就是我自己说的4×2。

  王永红:2017年,我到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工作,我就这方面的一些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

  王永红:在2013年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我们经常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当时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用锄头种地,两千年以后的种地是用拖拉机,当然也有用手工,用牛的。两千年前用锄头种地的本质是种地,两千年之后用拖拉机种地的本质也是种地,但是两者是一样吗?我们觉得不应该不一样。我从理论框架上也梳理不出什么不一样,但我总觉得是不一样的。吴老师刚才的演讲给我很大的启发,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认清发展的本质,如何推出监管的政策。

  吴晓求:站在未来去看待中国,中国的金融变得非常重要,科技是推动中国金融进步最重要的力量,我要讲的就这些。谢谢大家!

  吴晓求:首先说对的,对的是它真正理解了未来的中国金融,包括今天对透明度的监管变得非常重要,是因为理财产品、证券化产品的比重在提升,所以大资管产品的核心重点是要求大资管那部分要加强透明度的信息披露,这是非常准确的,也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有效的,但是它有一个严重的不足,就是没有正确理解中国金融功能在发生变化。我们不可以通过一个严格的要求,让我们的金融回归到融资的时代,中国金融正在从融资金融走向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的时代。而且随着中国金融结构的变革,特别是资产结构的变革、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的提升,中国金融的财富管理功能日益重要,它会缓慢地变得比融资功能更重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条例的出现会扭转了这种功能的进步,这就不好了。所以我说我们要深度理解中国金融的未来,不要把它逼回到传统金融的框架中,我们很多人是站在工业化时期去看待未来的中国金融,这就会出问题。包括我有时候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通过各种方式把支付宝、余额宝变得很小,有人终于高兴了,它终于变小了,终于银行的存款又增加了,实际上这是个落后的典型表现,如果把钱统统回到银行,中国金融不知道怎么发展,它越是走市场化的道路,无论是融资活动还是财富管理都要通过市场来完成,通过市场完成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越来越进步,如果市场完成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是中国金融的退步。如果你是想办法把它弄回去,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吴晓求:比如说最近出台一个大资管的条例,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一行三会出台的,出台以后我们这些人马上就会研究这些东西究竟是基于什么原因?以及它是否是正确的,在座的各位可能不好评价,我们这些人可以评价,我们从一个金融未来的角度去研究这些东西,这个大资管条例非常复杂,你看一眼它就两条,一条是对的,一条是不对的。

  吴晓求:最近出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一个关于现金贷的理解,对现金贷的理解本质上我认为还是或许某些地方会有高利贷,但总体上从它的功能来看,它是解决了临时头寸的不足问题,救急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吴晓求:比如说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你说我怎么监管它?所有的金融活动都需要监管,但是监管的重点在哪里?这个是需要思考,因为金融业态发生变化以后,中国金融的风险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叫以资本不足为主体,资本是不是充足,这是最重要的风险,今天虽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风险,但是你会发现有一个风险日益变大,这就是透明度风险,透明度风险和资本市场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风险来源是透明度。所以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它的重心是透明度,而不是其他的。而且加上中国整个金融资产结构、证券化金融产品在迅速提升,所以对透明度的监管变得日益地重要,所以中国社会的风险因为科技的进步、因为脱媒快速地进行,你就发现它就从资本不足风险过渡到资本不足和透明度风险并存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来临,它是整个科技带来的,整个风险结构变得多元了,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要跟上。我不是说科技对金融的颠覆性影响,我们的监管就放松,不是,是说我们的监管要改革,我们要调整。

  吴晓求:到了今天,你会发现这些监管的指标对新的金融业态就不那么重要了,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今天的金融和过去的金融有本质的变化,光风险结构就不一样、风险来源不一样、风险性质不一样,同样它也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可是它们背后产生的原因就不同。

  吴晓求:简单而言,现在你对科技业态所谓的金融,显然我们就不能拿资本充足率对它进行监管,我们对传统金融的监管资本充足率是放在第一位的,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把你资本是否充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你的业务线条是连在一起的,他把资本是否充足看成是对冲未来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未来风险是要拿资本对冲的。后来也有其他的,包括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是要防止它的信贷的扩张。后来还有人说拨备覆盖率的标准等等,像这些都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监管思路,这个思路在那个年代是正确的,因为那个年代最重要的风险来自于机构风险,所以他必须对机构的各种功能、各种风险点要进行约束,因为金融机构的风险无非是它的不良率大幅度出现以后随机补充,拿资本金补充,这个思路是存在的,也不允许你机构进行无限的信贷扩张,所以存款准备金率出现了,这一系列是富有逻辑的。从短期看出现了不良可以拿拨备去覆盖它,去对冲它。

  吴晓求:究竟什么是金融?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来说什么是金融?那就是融资,最多后来人们有新的认识就是财富管理,融资+财富管理构成了金融了两端。实际上今天的金融虽然也保持了这样一个特质,它更多的是信息的集合,它是一个信息的集散,一个信息的显示,它是一种媒介。由于这种理解,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的标准、规则是要动态地去修改、去调整,否则的话,我们还用过去的那一系列的标准和概念去看待日益变化的中国金融,我们就会采取一些不利于中国金融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我们很多的措施我细细研究过,它有些进步,但是他还是没有深度地理解中国金融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未来的中国金融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没有深度理解科技对金融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科技将会对金融的物理形态、时空限制、传统的功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也就是说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使得我们过去一整套的理论、理念、政策、规则,我认为都会发生深度的变化。

  吴晓求:我想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个金融变革的年代,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我们要看一看它是否真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了,它是否是解决了一些人临时性的困难,同时也没有破坏金融的秩序,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它,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教条地去理解,我们过去在工业化时期制定的那一系列的标准。在现代的今天,因为金融已经高度科技化了,或者正在走向高估科技化,信息对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已经变成一个信息类的产品的,金融的内核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也不完全同意虽然新的技术植入之后也是金融,它跟原来的金融有根本的差别。

  吴晓求:这个靠什么呢?这个靠两个,第一是靠技术的进步,靠高科技对整个金融的植入,从而使得它的服务链条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说,比如说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虽然在现在人们有一些质疑,但是的确包括这两天议论很多的现金贷,现金贷既有金融的性质,又金融结构改革的性质,普惠金融靠两个,一个是科技的进步,科技的传统金融的植入,还有一个是靠结构性的调整和结果,我们的金融才可以达到普惠性金融的水平。实际上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现在议论比较多的现金贷,实际我们还是要正确地看它。现金贷无非就是说年化利率超过了上限,上限是36%,再超过就是高利贷了,我们就要限制了。实际上这里面有个技术性的问题,有一天的利率乘以360天,超过了36%,一天利率不是全年利率的简单平均,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你基本上数学就没学好,它是两个概念,不可以这么简单地平均来计算。

  吴晓求:但是刚才我说中国的金融达不到,所以就要进行改革。我们现在一般都在提倡建立普惠性金融,要达到普惠性金融这样一个崇高的目标,我想光靠政策,说我靠某一些倾斜的政策想达到还是非常困难,所以央行、银监会通过一些政策的倾斜和倡导,让一些大的金融机构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我们的确有这方面的政策引导,但是还是实现不了,因为它是靠政策引导,你不做这个他就不给你另外一个,它是相互制约,本质上是不愿意的,他想得到另外一个东西,所以他不得不来做这个事情,实际上这违背了它自己内在的动机。我们要创造一种机制,要让我们的金融能够自动地,而且非常喜欢地、非常愿意地为我们的大众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这个就变得非常重要。

  吴晓求:从财富管理端来看,你也发现传统的金融更多的是为大客户服务的,也就是说它有门槛。可是金融最高的理想是普惠性金融,也就是说在评价一个国家的金融的质量和效率的时候,你是要看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对这个国家的所有人能不能覆盖他的金融服务,如果能够有效地覆盖他的金融服务,每个人都可以有效地选择他的金融产品来实现他的金融需求,这个国家的金融就非常好了。

  吴晓求:中国经济的发展生命力是来自于小,小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大的没成长性了,没有生命力了,我们金融必须要想办法让这些小的成长起来,小的成长起来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是我们金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在传统的金融架构下,完成不了这样一个普惠性的金融服务。

  吴晓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金融并不是普惠性金融,它是一个大企业金融,或者说是一个富人金融。它的大企业金融主要是融资方侧重大企业,因为它有规模性、信息披露比较好,它的信用是可查的,这个也符合传统金融的商业准则,因为它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信用评级,所以它不可能对那些无法进行信用评级的客户,或者无法查询他的资讯的客户去提供融资贷款,不可能,因为这是它的商业原则决定的。同时,它的规模性也决定了,因为它太小了,传统金融的链条非常长,难以触及最基层的部分,从融资方来看,它只会选择一些大企业、大客户。

  吴晓求:二、的确科技也使得金融的普惠性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因为中国的金融应该说在过去它的普惠性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它的服务面、它的有效的服务面是受限制的,这个限制一方面来自于它的时空限制,第二个来自于它的商业原则。我们很长时间说小微企业融资难,还有中低收入阶层得不到相应的金融服务,除了可以帮助他吸收存款,买一些有门槛的理财产品以外,再想得到很便捷的金融服务是非常困难的。

  吴晓求:一种金融的创新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客户觉得它便捷、快速、低成本、安全,这是评价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标志,只要符合这些标志,这种金融创新就大力地扶植,而且它未来必定有广阔的市场前途。所以科技正在改变中国金融的业态,在改变中国金融的基因,或者DNA,这是一个。

  吴晓求:到了今天,刚才我说了,由于人们消费模式的变化,所以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支付业态才能跟得上,否则的话,我们这种消费模式的变化难以实现。从而第三方支付出现了,第三方支付显而易见也是通过信息技术、新的技术在脱传统金融支付的媒,这一块使得金融的功能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推动了金融的变革。中国金融到今天如果大家比较欣赏的,在全球金融的变革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那就是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基于移动互联的第三方支付的确在中国推动了中国金融的变革,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它创造了新的支付方式。

  吴晓求:我们说金融的历史上发生过两次脱媒的现象,脱离实体发展,一是基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脱了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融资的媒。也就是说在经济活动中,融资已经慢慢离开金融中介,叫弃中介化,去到市场融资,发现有效的凭证,比如说股票、债券来融资,绕开了我们过去主流的融资体制,也就是商业银行。从而在商业银行的旁边成长起一个巨大的新的金融业态,就是资本市场,所以在漫长的一百多年历史,资本市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是对传统金融的第一次脱媒,这个脱媒主要是基于市场化的改革,主要是基于传统的金融管制,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利率的限制。

  吴晓求:一、它会对金融的功能发生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在支付功能上,其他的功能也会有所提升,对金融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是金融的支付功能,金融有六大部分,其中支付是金融最基础的功能。传统金融支付主要是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从最早期的比如说以金属货币为载体的支付,后来发展到纸币,后来发展到卡支付、信用支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支付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特别是我们消费模式的变化,这个消费模式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电子商务,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消费模式的变化催生着新的支付形态的出现。因为这种模式的变化是要求金融的支付是要跨越时空限制的,我们传统的支付塑造严格的时空限制,它是有载体的,它是很物质化的,所以他要求有一种东西要脱媒,脱支付的媒。

  吴晓求:我今天只讲第一个,就是科技如何改变中国的金融,就像FinTech,FinTech和中国金融的关系。科技改变金融最重要的是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吴晓求:第三个,就是国际化,未来的中国金融要构造一个全国的国际金融中。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