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导游变主播 讲好天津事
2022
09-17

导游变主播 讲好天津事

  “大家中秋佳节好,我是窦窦,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座建筑已有百年历史……”出生于1987年的窦明,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疫情前一直从事导游工作。疫情发生后,暂时无法再带队出境游的窦明全身心投入短视频的拍摄直播中,用新方式介绍天津人文历史,讲述家乡故事。他认为,天津不是一个只有包子、麻花的城市,想靠自己的努力把天津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天津北方网讯:“大家中秋佳节好,我是窦窦,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座建筑已有百年历史”出生于1987年的窦明,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疫情前一直从事导游工作。疫情发生后,暂时无法再带队出境游的窦明全身心投入短视频的拍摄直播中,用新方式介绍天津人文历史,讲述家乡故事。他认为,天津不是一个只有包子、麻花的城市,想靠自己的努力把天津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窦明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有天津人特有的热情和幽默。从2005年开始,窦明进入导游行业,成为一名地接导游。他从一日游带起,慢慢积累经验,凭着热情、认真、负责,一步步从国内团带到出境团,带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过几十个国家,一度成为“风云导游”。

  2020年初疫情爆发,旅游行业几乎停摆,窦明突然间面临失业的困境。“很多同行都转行了,而我选择了坚守。坚守的前提是要热爱你的职业。我热爱,我也放不下,想一直坚守在文旅行业里。”窦明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他非常喜欢天津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疫情之前,他就开始摄录和编辑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介绍传播自己的家乡。很多来天津玩的游客对天津历史不怎么了解,只知道这个城市有包子和麻花。“一座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一座拥有百余项中国近代第一的城市,不能留给游客这样单薄的印象。”窦明说。

  窦明开始全身心投入短视频的拍摄直播中,从线下完全转到了线上。窦明一开始做短视频时是没有收入的,全靠之前工作攒下的“老本儿”和一腔热血支撑。“我刚开始不会拍短视频,更不会剪辑,就下功夫学拍摄的手法、剪辑的技巧,工具也越来越专业,从一般的手机,到使用自拍杆、云台,后来又用上了航拍机,希望用更专业、更精美的内容讲好家乡故事。”窦明说,“我觉得,了解世界不如从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始。天津是水旱码头和商业贸易城市,码头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很多方面都领先其他城市,非常值得挖掘。”

  “天津卫码头的规矩板眼”“明朝到今天唯一保留下来的集市宫前集”“劝业场的前世今生”“五大道第一个洋楼”窦明陆陆续续创建了几个账号,从第一个账号到现在使用的账号,已经录了1000余个视频介绍天津的人文美景、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也有了十几万粉丝。在他的视频里,很多天津观众发现,原来自己平时经过的老建筑里就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不少外地朋友也发现,他们在课本书籍里看到过的历史人物,就曾生活在天津的某个街巷。在他发布的视频评论区,很多网友留言:看你的视频的确涨知识,一定要到天津去看看。

  窦明喜欢天津历史,这方面的知识也很充沛。对天津史料的熟悉,是靠他勤学苦读积攒来的。“我了解天津故事的渠道首先是书籍,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读书、学习、记忆,并融会贯通。”窦明还跟不少史学老师学习,“近代史学者周醉天是我的老师,我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老师教给我的。直到现在老师还每天鞭策我,看到我的短视频有什么问题都会给我发信息说这儿不对、那儿不严谨,让我受益匪浅。”

  窦明告诉记者,他获取天津故事的渠道还有天津记忆团队,这是天津本土非常棒的民间组织。他经常和团队里的前辈和不少名人后代沟通交流。“这些前辈老师都很热心,愿意帮忙,给我讲天津故事,令我的信息渠道比较全面、比较真实。”

  窦明一直有个信念,就是要把天津文化传播开来。虽然在拍摄短视频的过程中,遇到过阻拦、航拍机撞损等困难甚至危险,可更多的时候会遇到特别热心肠的长辈,操着天津话说,“来宝贝儿,我给你讲讲这段故事”。这些都让窦明感觉特别暖心,也备受鼓励。

  随着视频拍得越来越多,选题也越来越难。窦明把大家熟知的内容拍完后,也要再去找一些比较小众的地方去寻找素材。

  “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会影响我们继续前进。今后的规划也是继续做短视频,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始终记得做这件事的初衷就是宣传自己的家乡,讲述家乡故事,传扬家乡文化。”窦明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