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浅谈新媒体中人物专访短视频的创作思路
2020
11-21

浅谈新媒体中人物专访短视频的创作思路

  新媒体时代,基于快速传播的特性,人们不再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和收看电视人物专访,从2014年开始,一大批优质的新媒体视频公司蓬勃兴起,《二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新媒体人物专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二更》为研究内容,结合新媒体短视频的概念和特征,探讨新媒体短视频人物专访节目在创作、播出、反馈等方面的特点。

  一般针对“新媒体”这个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狭义而言,是指“新兴媒体”,广义而言,是指通过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以手机、电脑、电视作为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等内容服务的传播手段。

  短视频的定义国内说法也不一,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定义,另一种是根据视频的来源细分。广义而论,时间的长短决定着该视频是否定义为“短视频”,从几秒钟到几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从短视频的来源上分类,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指视频网站自身制作的视频内容,时长大多为几分钟左右。以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视频网站发力。第二种是依托秒拍、快手、抖音短视频等工具型短视频App,视频提供者大多是网民和民间组织,这类视频的时长在10秒-15秒以内,并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传播。

  与传统人物专访节目相比,短视频最直观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为了保证采访成品的完整性,人物专访短视频在内容上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倾向。在采访的内容、选材以及表现的形式上,短视频相比传统的电视人物专访有着很大的自由和想象空间,制作速度极快,是一种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存在。

  《二更》微信公众号于2014年11月30日正式上线推出原创的微纪录片。选题方面涉及人文、科技、时尚等多个领域,时长大多在5分钟左右。《二更》的创始人丁丰曾定义:《二更》秉持着“短视频、大情怀”的理念,坚持“发现身边不为人知的美”这一基调。互联网发展至今,再次回归“内容为王”的时代,短视频逐渐告别低级趣味,面向专业化、精品化不断迈进。

  作为一档以“人”为核心的短视频节目,其策划少不了时下话题度较高的新闻背景。这也就给了《二更》的策划者们设立了五个“足够”:第一是人物故事要足够典型。第二是人物表达要足够流畅。第三是画面要足够有表现力。第四是现场实况要足够充分。第五是后期功力要足够深厚。

  在快节奏的时代,不难发现颇受欢迎的《二更》人物专访短视频具备如下特征:第一是真实人物。《二更》的选题将镜头对准普通人,所有片中的主人公全部都是有血有肉、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第二是真实故事。相较第一点而言,在各地的《二更》站点选取主人公之后,针对其发生的特殊事、特殊经历进行选题报备。第三是真实情感。在电视人物专访当中,通过记者的采访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公背后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体会是通过交流获得的。

  传统的媒体人要适应互联网新媒体的内容制作,非常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一是要改变语态,尊重受众,平等对话;二是要平视采访对象,之所以《二更》可以把一位挑担子卖米酒的老爷爷拍感人,正是因为当记者与被访者平视的时候,他才会敞开心扉,才能看得见他的内心。

  又快又精,是《二更》最主要的视频生产理念。既要满足各类题材的快速更新,又要做到视频质量精良,因此《二更》是一个拥有一万多名创作人员的庞大家族,这些人之前大多从事策划、制作、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拥有扎实的视频制作基础。

  作为目前国内播放量最高的短视频自媒体品牌,《二更》在传播过程当中遵循了4W原则。What——《二更》视频的传播内容。Which Channel——《二更》视频的传播渠道。以优秀内容为保障,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则是基础。Whom——《二更》视频的受众。面对碎片化时代,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深度阅读当中。What Effect——《二更》视频的传播效果。

  尽管目前《二更》人物专访短视频在业内作为标杆,原生短视频内容质量佳,传播范围广,但基于短时频这一新媒体产物而言,还是有着其弊端。一是主人公通常围绕编导设定的话题展开,为了追求一些角度好的镜头,会多次进行摆拍,这不免为原本以真实性角度出发的人物专访带来一些“人工痕迹”;二是每一部《二更》人物专访短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这就意味着要在5分钟内对主人公的故事进行充分展示,因此,对于采访人员的选择及后期的剪辑当中,会忽略关于事件和主人公以外的人物采访,所得到的信息并不是非常全面;三是短视频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内容点到为止,并不会进行深入的阐述和探讨。

  针对新闻事件的不同元素进行深度剖析和探讨,可制作为系列化。短视频胜在“短”,但若干个短视频为单位,共同探讨同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即为深度报道。因此我们不妨将复杂的事件进行拆分,这样既满足了短视频的特点,又满足了新闻价值的全面性;由于电视人物专访节目当中,主持人(记者)的充分作用,使得受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思路往往跟着主持人(记者)并行,这就要求了电视人物专访当中主持人(记者)需有一定专业提问采访水准,对于细节的把控则是很多短视频媒体平台所达不到的;在很多经典的电视人物专访节目当中,如《面对面》、《看见》等,都有着自己立足社会、立足舆论的落脚点——立场化。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更应该重视舆论引导的作用。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