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运营 > 市人社局2020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有关意见建议
2020
07-11

市人社局2020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有关意见建议

  “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主要指标“双过半”的目标。

  (一)聚焦复工复产,就业帮扶有力有序。城镇新增就业4.93万人,完成117%;城镇登记失业率2.86%,稳控在4.5%以内。一是开启“政府+市场”帮招模式。建立分层包保、结对帮扶等4项工作机制,发挥政府部门、园区领导、人社专员作用,开展“四进一促”政策宣讲30余次,开展多形式就业服务,帮助企业招工6.2万人,完成88.57%。二是开启“线上+线下”用工推介。通过三大运营商精准发布招聘信息765万条,在各类网站同步飘红“就业一点通”二维码,在抖音等新媒体每天“轰炸式”播放招聘信息10万次,随气象信息同步推送45.2万条用工需求信息,联合组织部门开展“三个一”宣传(一封慰问信、一条信息、一张清单),分别开展线万个。三是创新“基地+协议”合作机制。在河南汝阳、云南曲靖等劳务基地开展招工活动3场次,提供岗位6000个,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签订“浦口-南谯公共创业就业联盟合作协议”,提升区域间劳务合作水平。

  (二)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一是加大毕业生就业帮扶。认定就业见习基地69家,开发见习岗位2222个,新增就业见习397人,拨付见习补助318万元、求职创业补贴392.1万元。开通网上报到系统,引导毕业生网上报到转接档案2万人。二是促进农民工返工复工。发放“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3.2万份,开通“点对点、一站式”包车直达运输服务346辆次7224人,累计组织37.27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三是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开展“助力就业起航、情暖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7345个,帮助退役军人实现就业221人。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征集项目41个,开展培训、路演50余场。

  (三)聚焦人社职能,政策落实不打折扣。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率先出台疫情期间人社工作30条指导意见和惠企便民24条具体措施,发布“不见面服务”公告等便民措施10余个,简化程序,急事即办,实现政策找人、补贴找企业。一是落实社保援企稳岗政策。为全市9000余家企业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6亿元;将1680家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提升至60%,共返还1590万元。二是实施就业奖补行动。发放就业补助资金5258万元,给予13家医疗生产定点企业一次性奖补186万元。三是实施关爱一线行动。及时认定工伤5起,招聘预防和检验专业技术人员35人,推荐表彰先进典型7个,网上办理社保卡600余张。四是实施便民服务行动。开展“云直播”“云调解”活动,指导企业妥善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办理参保登记等“不见面”业务3900余笔,解答线万余人次,成功调解仲裁案件21件。

  (四)聚焦防范风险,劳动关系和谐发展。评选市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2个、示范企业160家,开展“和谐同行”行动,结对帮带重点企业20家。立案受理仲裁案件1116件,结案率、调解率、终局裁决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5345万元。接待投诉举报223起,为758名农民工追回欠薪1268万元,案件数、人数、金额连续2年实现“三下降”。一是树立“智慧仲裁”品牌。开发一套仲裁庭审系统,庭审效率成倍提升,被确定为全省调解仲裁“三系统一平台”整合试点市,入选2020年度滁州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启用“智慧监管”系统。在全省率先启用由人社部门牵头研发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监管系统”,对全市481个在建工程项目和9.4万名农民工的工资支付全面实现动态监管。5月份,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滁召开。三是建立“裁审衔接”机制。加强与市中院合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合培训、疑难案件督导等制度,联合下发3期《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案件座谈会会议纪要》,规范裁量标准与尺度。

  (五)聚焦全面小康,人社扶贫扎实推进。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应帮尽帮、应训尽训,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一是就业扶贫有成效。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整改,撤销空岗789个、不适应岗位人员562人。全市68个就业扶贫车间和8457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共吸纳10531名贫困劳动者就业。二是社保扶贫有温度。为908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146.77万元,按时为60053名60岁以上贫困人口发放养老金待遇,发放率100%,人均不低于110元/月。三是技能扶贫有特色。通过“技能+产业”“技能+创业”等模式,开展26期技能脱贫培训班,培训合格贫困劳动者1106人,完成107%。

  (六)聚焦促进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61人,评审省、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家。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完成74%。组织企业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1.7万人,完成122%。一是提档培训补贴。将企业岗前培训补贴标准由800元/人提高到1200元/人,累计拨付培训补贴1307万元。二是创新培训模式。通过“钉钉直播”“互联网+”技能培训模式,开设技能培训班461个,培训2.5万人,培训人数排名全省前列。三是注重培训对口。依托省内外职业院校和20余家骨干企业牵手组建重点行业职业培训联盟,开设博西华班、三友雏鹰班等12个技能班对口培养人才。

  (一)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7批取消职业资格434项,但目前仍保留90项。当前随着企业需求和劳动力素质变化,一些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规定已很难适应实际需求,各类资格考试既给就业者造成经济和精神负担,又因不必要的职业资格限制阻碍充分创业就业。建议加快推进现有职业资格实施机构职能调整,全面取消非必需或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许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社会化等级认定。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人社部门所有服务事项虽已纳入安徽政务服务网,但人社事项分步在多个不同的平台,各平台没有与安徽政务服务网进行有效融合,各系统的登录认证、办理路径并不一致,信息不能实时共享,群众不能顺利打包办理“一件事”。建议推进人社部门各业务系统与安徽政务服务网的深度融合、有效对接,方便业务办理、群众办事。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