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运营 > 关于印发《固原市2020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0
05-17

关于印发《固原市2020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现将《固原市2020年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要点》下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全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区质量发展大会和固原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提质量、优服务、强监管、保安全”工作思路,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高线,坚守质量安全这个底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强化特色农业提质发展,研究新的奖补支持环节和政策措施,推动建设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加快“5个10亿元农业产业集群”和“3个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品牌培育和高端市场开拓,打响“绿色产品基地”名片。强化生态友好型工业培育发展,加快实施2025工业“十强双百”行动,加快中达传20万锭纺纱织布、融侨肉牛屠宰加工、水发蔬菜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新局面。二是紧扣脱贫富民、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山绿民富和内外联动“五大任务”,加快推进项目投资,力争高效种养业投资增长10%以上,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5%以上,现代服务业和全域旅游投资增长5%以上。紧抓西部大开发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机遇,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三是着力促进基础支撑,发挥要素保障作用。加快建设六盘山机场改扩建扩线工程,推进宝中铁路固原至中宁段扩能提速改造,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和城市公交建设,着力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固原黄河水调蓄工程建设,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推进天楹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利用,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四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扎实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营商环境“1+9”行动,着力推进“163”政务服务模式,努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对接责任落实,努力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快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

  (二)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突出抓好教师素质、教育质量“双提升”行动和“互联网+教育”行动,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育工程,新建13个名师工作室、2个思政课教师工作室、200间在线互动课堂教室。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改扩)建幼儿园9所,购买学前幼儿服务岗位500名。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坚持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改扩)建城乡中小学校25所,加快化解城镇“大班额”。抓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做好自治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评估验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高科技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在全市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载体,加大资金补贴,提升其为企业科技服务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加强创新课题研究;支持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技术中心活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进,完善固原市高技能人才引进办法,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降低职业技能型人才落户门槛。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分层次举办技能人才培训学习班。四是加快煤炭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成长性前沿新材料,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攻关,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五是继续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让技能人才进企业、进园区、进基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四)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推进融侨丰霖肉牛加工、天楹垃圾发电等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紧盯“项转规”,主动服务丰源20万锭纺纱、香雪中药材加工等建成项目,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以融侨丰霖项目为龙头,重点引进屠宰加工配套企业,培育打造草畜产业链;以华尔晶淀粉等淀粉加工企业为龙头,引进1—2家马铃薯主粮化项目,培育马铃薯产业链;以六盘山中药资源为龙头,引进1—2家中药材后续加工企业,培育中药材产业链。以丰源纺织为龙头,依托中铁公司座套、工服等生产订单,引进1—2家投资亿元以上服装加工重大项目,培育现代纺织产业链。以王洼煤业、六盘山热电厂为龙头,培育煤电一体化产业链;以金昱元为龙头,盐化工下游建材等意向企业落地建设,培育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深化园区改革创新。力争80%以上的企业全部完成对标并开展一轮技术改造,争创国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绿色工厂各1家。四是推进智慧固原建设。启动实施5G网络试点,争取建设1500个5G基站。推进教育、医疗、政务服务、交通等智慧应用建设,落实“自治区发展工业互联网18条”,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五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争取非公专项资金不低于500万元,申报自治区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2家,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六是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改造提升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各环节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GAP、道地中药材、绿色认证等工作,引导产业走优质、精品、高效之路。(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优质公共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做好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等救助标准调整工作,关注经济新常态下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探索建立相对贫困救助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落实“55124”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三是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优化登记流程、细化工作指南,强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和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丰富三社联动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社工及社区志愿者服务。四是进一步拓展社会福利服务。做好国家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和养老机构适老化改造工程。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继续实施“明天计划”医疗救助和“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合理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六)科学决策,确保质量强市建设经费支撑。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改革,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研究制定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金政策和相关经费管理规范,严格预算编制和绩效审核管理,科学配置财政资源,保障高质量发展资金安全高效,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保障新机制。三是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七)加强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聚焦就业创业需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围绕全市草畜、中药材、冷凉蔬菜、现代纺织等“十大产业”升级,加大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支持大学生、农民工、复转军人返乡创业,推动“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二是聚焦留住用好人才,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专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和评聘管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加快“人才小高地”建设。认真落实人才引进和创新激励政策,支持市直单位公开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制定措施引导专家人才向脱贫攻坚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三是聚焦劳动权益保障,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大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力度,及时处置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发事件,力促各类劳资矛盾化解在基层。(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八)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确保国土资源有效利用。一是加快推进六盘山经济区建设。积极参与六盘山经济区总体规划、建设方案编制,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将重大项目争取纳入自治区项目库,助推六盘山经济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步伐。加牧封育、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实施好植树造林、乡村绿化等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勘界,确保六盘山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安全。三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六盘山、月亮山、云雾山、清水河、泾河、葫芦河、渝河、茹河全域绿化、水土保持、森林草原修复、林草产业发展、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提升六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工程,打造宜居环境。四是大力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着力实施“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绿化美化,积极打造旅游城市和花园城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九)加强环境监测保护,助力美丽固原建设。一是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以创建促发展。二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PM10、PM2.5平均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指标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强五河综合治理,泾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渝河、清水河、葫芦河、茹河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全市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除本底值)。四是强化土壤污染防治。保持全市耕地土壤清洁现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五是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执法监测,完成环保部遥感监测反馈的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设施点位核查整治。六是完成固原市智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实行全市环境“一张图”监管。七是强化污染源治理。督促完成燃煤锅炉淘汰项目,做好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治理和工业炉窑治理、工业堆场治理等工作。(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建设精品工程。一是严格落实项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推动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新开工建筑工程“两书一牌”制度落实达100%。二是加强建筑工人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推行“四有标准化培训教育模式”(有培训教室,有专业教师,有培训PPT和资料,有学时保障),研究建立农民工质量培训教育APP,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三是落实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完善质量责任追溯机制,压实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督促建设单位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约束,组织开展监督执法检查,加大建筑工程隐患排查。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积极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质量问题调查,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行为,遏制违规行为发生。建立施工关键节点控制制度,加大综合管廊、市政工程质量管控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持续推进住宅分户验收,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四是推广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动建造方式转型,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绿色建筑快速发展,住宅性能明显改善。引导企业对标国家“鲁班奖”,积极开展优质工程创建。(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一)大力发展现代交通,加强交通建设质量管控。一是建立完善公路建设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二是加强国家重点道路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项目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要达到100%,其他工程项目达到98%以上,对市本级在建公路项目质量监督实行全覆盖,县(区)农村公路质量抽检比例达20%以上。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加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和客运源头监管,进一步强化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提升铁路、公路、民航等服务水平。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质量检查和抽检,确保在建工程全年无质量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十二)加强水资源管理,构建新型水资源利用体系。一是抓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投资13.52亿元,续建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实施固原市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9项;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及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12项;实施河道治理工程3项;治理小流域14条,除险加固淤地坝35座。二是做好固原市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争取。在完成规划审查审批基础上,成熟一批,开建一批。三是推广“互联网+人饮”管理模式。向全市全面推广“互联网+人饮”管理模式,今年年底,在保证农村供水标准40升/日不变的前提下,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互联网+人饮”全覆盖。四是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紧紧围绕“四个一”产业建设,启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小流域治理项目,同时,积极争取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清洁型流域治理和城市水土保持景观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完整、高效、稳定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五是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水资源产权制度和水权收储制度,指导县(区)按照《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编制用水计划,突出农业节水主体,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六是加强建设项目质量监管。全面落实各参建单位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十三)坚持质量兴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完成西吉马铃薯、原州油用亚麻、隆德马铃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产品认证。西吉马铃薯、西吉西芹、彭阳辣椒、原州区苜蓿、泾源县肉牛完成自治区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任务。加强产地农药、重金属残留及土壤养分环境监测。二是积极开展品牌农产品认证和登记保护。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全年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20个以上。加强获证产品的监督管理,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继续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功能农产品品牌建设活动。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建立和完善固原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三是加强农产品风险监测。强化瘦肉精布控工作,对3%的牛羊猪屠宰场实施官方兽医监测布控,5%屠宰企业自行布控。2020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要达到98%。四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整治力度。聚焦蔬菜、禽蛋、牛羊肉、生猪、水产品等重点品种,开展逐级筛查、监督抽查、定性检测;组织开展瘦肉精、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非法违禁添加物筛查清场行动;做好农药、兽药质量抽检,扎实做好农资、农机打假专项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五是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年内实现市级和县(区)追溯平台与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并实现数据上传。(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四)完善商业发展规划,抓好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消费提质增效。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业改造升级,鼓励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拓展“互联网+”线上销售;鼓励支持发展网络在线教育、线上文娱等新兴消费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为社区便民小店提供集采集配、供应链融资等服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发挥重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的集聚作用,大力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传统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活动,发展农村电商,扩大农产品网络消费。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宁夏老字号”创建和第二届“阅宁夏·鉴优品”全民电商节,大力推进消费促进月活动;持续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商场、绿色饭店,推动餐饮住宿业提档升级。二是抓好高质高效招商引资。围绕“十大产业链”,按照“一个产业链制定一个方案、设计一批招商项目、落实一套专班人马”的要求,成立产业招商小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三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固原冷凉蔬菜、六盘山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持续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城市物流配送和“菜篮子”连锁超市等项目建设。四是积极推进电商消费扶贫。启动农村电商公用品牌建设,推动农副产品网货化,加大新型电商实用人才培训,激活电商消费扶贫内生动力;继续做好家政扶贫,强化家政服务定向培训,提高家政扶贫培训就业率。五是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强化对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责任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十五)加强文化旅游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强市。一是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和文化惠民工程。加强艺术创作和巡演展演,在全市形成“一县一特色、一月一主题、一乡一品牌”的全域性、立体化、品牌化文艺发展格局,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文化演出”“戏曲进校园”、秦腔展演等活动。做好六盘山山花节、梯田花儿节、秋天丰收节及冬季冰雪节等文化旅游活动;争取市图书馆、文化馆验收投入运营;加快西吉、原州“两馆”建设进度,改造提升全市22个文化大院服务能力,年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县乡村全覆盖。二是全力实施旅游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六盘山长征景区国家5A级创建,打造核心景区、精品路线,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乡村游、避暑游、康养游、冰雪游等特色品牌,加快构建全市域、全天候、四季游的新格局,争取2020年底实现游客接待量750万人次。做好泾源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启动隆德、西吉、原州区创建工作并推进创建进程。建成彭阳县麻喇湾公园、乔家渠长征驿站、泾源县泾河源镇爱国主义公园。完善全市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完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软硬功能,全面打响“文化旅游城市名片”。启动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准备工作,将红色旅游做成宁夏最靓的品牌。推进创建将台堡等4A级景区,新评定胭脂峡等一批3A级景区;开展“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特色街区”“特色夜市”“星级旅行社”“伴手礼”“旅游商品名店”等的申报评定;新评定一批星级酒店、精品民宿、三星级以上农家乐;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建成40座旅游厕所。建成固原市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开展“抖音游固原”等新媒体宣传推介活动,全面打响固原四季游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做好文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大文章。以重点旅游景区为牵引,打造2家中国最美乡村。三是加大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深入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加大对娱乐场所、农村演出市场、网络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和办案力度,加大节假日综合执法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黑名单制度。(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十六)健全医疗质量制度体系,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以市人民医院与各县(区)综合医院为龙头,强化医联体发展,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方面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管理模式。共建共享医学检验实验室、消毒供应中心,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支持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等方式扩容下沉,增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二是狠抓医疗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质控中心作用,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控工作,将质控工作向基层延伸。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以及“两提升两降低”为目标的“双提升”活动,2020年,市级医疗机构外转病人控制到10%以内,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提高到65%以上,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三是借助京宁、闽宁、津宁、军地医院及区内三甲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机遇,将“帮扶”逐渐转为“合作”“交流”,加大专家团队引进、人才培养、技术扶持、远程医疗等力度,注重新技术新项目引进推广,打造一批优势重点特色科室。四是着力构建宁南区域医疗中心。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以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为抓手,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与各县(区)综合医院、市中医医院胸痛中心联盟建设步伐,打造胸痛患者90分钟急救圈;继续实施医疗人才“双优”工程建设,打造优势特色科室;深入开展“方便、周到、安全、满意”为主题的示范医院、示范病房、先进个人评比活动,推广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暨新型护理模式,2020年,三级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十七)健全应急管理质量安全体系,确保安全生产。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清单,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全覆盖;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材、机械、轻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是健全应急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开展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干部应急能力专题培训;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大力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强机器人、无人机在重点行业领域运用,积极引进高科技应急救援装备。三是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拟订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相关标准并监督实施。深入实施自然灾害防治“八项重点工程”。加强城市内涝、山体滑坡、地震、风暴、雨雪及煤气泄漏、火灾事故等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演练。四是组织好“5·12”防灾减灾日、“6·16”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五是深化重点行业专项治理。突出做好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森林草原防灭火、旅游安全、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大力消除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十八)加强民生消费领域治理,以强监管促质量提升。一是加大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力度。组织开展“一老一少(保健食品、校园食品)”“两大三小(食品大企业和大宗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农村食品等专项整治,做好乳制品、肉制品以及餐饮质量提升行动,年底再建1个“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校园及大型餐饮“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完成各级各类食品抽检5000批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不合格食品处理率100%。二是开展药械、保健品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特殊药品及含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义齿、美瞳、冷链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等)、中药饮片、执业药师挂证、“两小一院(小药店小诊所民营医院)”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保健品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冒充药品违法行为。三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电线电缆、玩具文具、车用汽柴油、建筑材料、农资、学生用品、消防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监管,确保生产领域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4.8%以上,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四是紧盯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高风险设备,严监控、严检查、严检验。以医院、商场、宾馆、旅游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区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五是强化行政执法。继续组织开展扫黑、打传专项行动,开展公平交易集中整治,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动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和市场主体强制退出机制。加大消费维权执法力度,举报投诉办结率和申诉案件回访率达分别到98%和15%以上。六是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稳步提升药品检验能力,全面启动食品检验检测,拓展计量和建材等工业产品检验范围,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确保在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全覆盖,年内完成检验检测1800批次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十九)强化统计质量管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一是加大统计执法检查的范围,着力推动“双随机”监管常态化制度化,实现依法统计向基层和部门延伸。加大数据造假、弄虚作假追责问责力度,确保统计数据客观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二是组织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监测、节能降耗、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统计监测评价,准确反映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程和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认真研究、整理、运用统计资料,创新统计产品,解读统计数据,扩大统计服务范围,积极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及时发布统计信息资料。三是压实推进常规统计、专项监测等工作,纵向以自治区统计局统一安排部署为主线,横向加强部门基层统计管理,建立健全统计台账,指导规范性统计活动到位。四是强化数据源头把控,健全完善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压缩数据审核评估自由裁量空间,提高数据质量审核评估的科学化制度化。加大对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及管控办法的落实检查,加强分析研判,确保服务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进一步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和城镇化率数据评估办法,全面准确反映我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市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基础。(责任单位:市统计局)

  (二十)加强气象服务,保驾固原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做好固原综合气象试验示范基地、六盘山地形云野外科学试验示范基地、隆德县国家气象观测站业务用房建设,参与科研交流合作和研究试验。二是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做好全方位气象保障。持续做好暴雨、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警服务,加强汛期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趋势预测服务,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规范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警服务。三是加快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完成原州区、隆德县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能力建设,做好“一县一业”特色气象服务;加强农作物全生育期气象服务,依托马铃薯气象服务中心和固原综合气象试验基地,开展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发,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质量。四是提高生态文明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生态示范市”建设,做好“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气象保障工作。聚焦蓝天保卫战,推动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气象监测,数据评估。五是坚持目标导向,持续提升特色气象现代化水平。完成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全面开展业务运行;强化区域气象观测站现场核查,推进国家级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场标准化建设,推动冻土、酸雨、天气现象等自动化监测;加强与宁夏气象科研所等单位合作,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搭建开放式科学研究试验基地,争取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落户,带动培育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各成员单位要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亲力亲为,承担起牵头抓总职责。要借助“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统筹谋划质量发展工作。要加强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提高质量工作领导水平。

  (二)强化执法合作,坚决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大质量执法力度,健全重大质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适时组织开展质量问题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质量违法行为,严肃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严打市场垄断和地方保护。要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进一步震慑违法行为。

  (三)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质量奖惩措施。市直各成员单位要把质量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计划,适时开展对基层单位的督导检查和考核。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在融资、信贷、项目投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及早谋划,认真落实质量工作目标,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及时上报阶段性工作情况。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