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通往个人专有ChatGPT之路
2023
03-02

通往个人专有ChatGPT之路

  有人统计了过去50年的《纽约时报》,它总共有30亿个单词,但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推特上仅仅一天产生的新信息量,就有80亿个单词—这相当于《纽约时报》160 多年产生的信息量。

  2012年,中国的微博曾经公布,该平台上一天新增1.17亿条微博,以一条微博100个词汇计,其词汇总量大约为117亿,比推特还要多一点。

  信息已经爆炸。今天网络上一天之内产生的信息,任何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都无法读完。

  ChatGPT似乎一夜之间火了,只要是玩社交媒体的用户,几乎都在首页或朋友圈刷到过它。瑞银集团报告显示,ChatGPT目前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ChatGPT是一款于2022年11月30日在美国发布的聊天机器人程序,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

  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不少人都已经与这个软件机器人对话过,体验过的程序员、产品经理甚至担心自己会失业。

  表面上看,ChatGPT似乎可以凭借强大的算法与全平台数据库的优势,给提问者一个优质的答案,但细究内里,它给出的是一个通用的答案,也就是有30个人在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方式使用它,那30个人都将获得一样的信息,诚然这些东西可能帮助你思考,节省你的时间,但你却无法拥有这份答案的版权——即现有的ChatGPT是无法提供更私人、更精细、更个性化的服务的。

  也就是说,ChatGPT正在为人类创建一个通用的云脑,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个人的人工智能大脑。

  由中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大脑》是国内首部普及第二大脑,倡导人人需要建设“第二大脑”、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增强人”的新书。

  第一大脑,当然指的就是我们头顶的生物大脑。第二大脑,便指的是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建立的一个外部大脑。

  这个外部大脑首先要有记忆的功能,我们把一些来自第一大脑的记忆依附、沉淀在这个外部框架的上面,以弥补我们第一大脑的局限和不足,所以第二大脑首先是一个数字化的记忆体。

  其次,大脑的主要功能是思考,第二大脑必须具备和第一大脑共同展开思考的能力,或者说,它必须能够辅助第一大脑思考。

  按照涂子沛的判断,我们要建立的这个外部大脑,随着可预见的技术进步,在人的一生中会逐渐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我们将会看到,未来一个人最好的想法、灵感、创新可能更多的来自第二大脑。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更多的是向第二大脑寻求帮助,或者说让第二大脑和第一大脑一起工作,然后把求助的结果以命令的方式传达给我们的身体。

  在人类思考这个最具标志意义的活动中,第二大脑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成为核心。

  它不是整个互联网。互联网属于整个人类,第二大脑是一个介于你和互联网之间的东西,它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数字记忆库。

  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计算机,有了第二大脑之后,我们可以把第一大脑比作“内存”,而第二大脑是“外存”,内存可以不大,它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记忆功能,而把大部分注意力专注于运算,即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位于第二大脑的外存,理论上可以无限大,当需要的时候,它快速找到相关的记忆,再调入第一大脑的内存进行处理。

  第二大脑有巨大的存储功能,这也有助于减轻我们第一大脑的负担,保护我们生物大脑的健康。

  其次,它和ChatGTP一样,都拥有整合、关联信息的强大数字库能力,和第一大脑匹配,脑机协作在思考方面会产生“1+1>

  2”的效应。

  在第二大脑中,在所有想法变成记录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和算法帮助我们在想法之间逐一建立连接。

  第二大脑可以向我们展示一切可能的连接,并且让我们以图谱的形式浏览相关的连接,这些连接的新想法是否有价值,可以交由第一大脑最后来判断。

  也可以说,发现有价值的新连接是第一大脑和第二大脑,即脑机协作共同合作的结果,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智能体之间的合作。

  第一大脑是碳基的组成物,第二大脑是硅基的组成物。它们的合作是一种匹配,只要我们把第二大脑建设好,其效果就会令人惊叹。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人的生命有限,个人遗留的价值要跨越时空,要实现不朽,唯有通过历史记录。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不朽,但在过去,只有成为名人、伟人,才可以写入史书,被后世所铭记。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个人能建功立业、成名成家,最后为历史所详细记载呢?

  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除了前文所探讨的第二大脑,今天的现代人还拥有电子邮件、聊天、照片、视频、消费、存款、医疗、教育、接受公共服务等大量的数据,这些信息被称为数据遗产。

  当这些数据足够多并且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给人工智能提供算法,以期开发一个生命算法,创造一个新的数字化生命,也就是数字虚拟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记住的只有前一两代人,对于历代祖先,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记录,他们就像没有存在过一样。而在数字空间里,数字虚拟人、数字纪念馆持续的时间可能超过100年。未来将没有墓地,但人类却可能记得更多的祖先,更好地纪念他们的祖先。

  简单地概括,以数据遗产为基础,通过算法的机制产生一个虚拟人,投射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数字化身。即使你与世长辞,你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行为和个性留给后人去纪念、分析和继承。你的形象、思想和个性将如岩石一般留存在人间。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