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成功案例 > 上了创新院三年我救活了一家公司
2023
02-25

上了创新院三年我救活了一家公司

  赖声川说, 创意就是出一个题目,然后解决这道题。题目越难、限定条件越多,创意就越是被激发。

  按这样的隐含假设,在广告行业,创意到底意味着什么?创意会变得越来越贵,它的载体,广告的投放也越来越贵,自然流量会变得越来越少。

  疫情过后,大家都遇到了很大的预算问题,甲方的预算越来越低,投放需求越来越少,但要求越来越高了。这样看来怎么走都是死局。

  一个大胆前卫的创意广告也许会导致口碑扑街,一个热情亲切的创意广告也许会招致用户厌恶。经典的创意案例不是没有,但失败的往往更多,这导致广告本身的创意内容正在趋向保守。

  这是元本唐,一家广告圈内的知名创意制作公司曾经面临的线 年,它陷入了发展难关,CEO 唐诗尧说,那是 一个被装在套子里无法打破的死局 。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广告传媒背景的唐诗尧走马上任,用逻辑推演的方式探寻本质,并且救活了这家公司。

  前不久,唐诗尧做客混沌直播间,在混沌创新院【中国创新人物记】系列直播栏目中,分享 如何提升营销 ROI,找到 通过创意,让营销与转化品效合一 的本质,最终使公司重生的故事。

  分享嘉宾:唐诗尧 元本唐文化传媒创始人 &CEO 创新院 20、21、22 级同学

  我投资过一家广告圈内的知名创意制作公司,2021 年这家公司遇到了很大的经营问题,生存状况逐渐变得恶化。后来,在创新院领教老师们、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决定成为这家公司的 CEO,从零开始创业之路。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广告传媒背景的负责人,这家公司就是在混沌创新院的陪伴之下,用完全逻辑推演的方式重新建立起来的,并且我认为是救活了这家公司。

  元本唐是做什么的?它是服务于商家的本地生活领域整合营销服务商。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抖音(本地生活)、小红书、快手等我们擅长的平台上连接起商家与用户、并帮助商家提升营销 ROI 。

  又比如某万科的滑雪场,在一个月时间做到了曝光量 1700 万,抖音(本地生活) GMV 100 万,OTA 平台产值 200 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 50 万。

  我们也做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案例,比如刚刚全国首批休闲娱乐棋牌类可以宣发推广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单体的店铺,营销的 ROI 达到了 1: 8,核销率 92%。

  又比如一个抖音音乐节的任务,最后我们公司实现了一个月时间 440 万的播放量,在本地生活售卖票数 3900 张。这也是第一次抖音平台在这个部分卖赢了大麦。

  还有大家现在都比较关注的乡村振兴项目,除了我们要引流、要曝光之外,还是有很多项目转化需求的。

  比如我们今年遇到一个乡村项目,因为工期延误,所以实际是在秋冬反季、在零下 20 度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推广。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总曝光量仍然在一个月之内做到了 1000 万 +,在抖音平台上的销售额达到了 100 万 +,目前累积售卖票数 4000 多张,在整个春节期间为乡村引流达到 12 万多人次。

  我们制作的《星球的脊梁》当时入围了广州国际纪录片奖、获得了国家大剧院布展资格,在北京地铁 1 号线全线宣传了一个月。我认为这些创意真的很感动人,这也是当时为什么投资这家公司的原因。

  元本唐本身是文化传媒领域内做的还不错的公司,但公司遇到了现实问题无法逃避。作为领导者,我的确在专业领域背景空白,那公司究竟该怎么办?

  在创新院学习的时候,我们刚进去就开始了解 供需连 模型,它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产业的价值链,所以我自己也去借用模型做了一个拆解。

  在这个时候我就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当我想要把它迁移到其他环节上的时候,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当然我们也看到了 连 的线上内容,因为我们本身擅长做这部分。

  我面临一个选择,是选择继续做头部的创意、坚持做好片子?还是探索一个新的机会——去做创意投放的连接者?

  疫情过后,大家都遇到了很大的预算问题,甲方的预算越来越低,投放需求越来越少,但要求越来越高了。这样看来怎么走都是死局。

  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而对商家而言,最中意的商业活动就是低投入与高回报。所以行业即使再困难,投资回报率(ROI)永远都是 B 端用户考虑的首要经营问题。

  优化价值交换的成本,就是要去优化营销的 ROI。如果我想要去优化营销 ROI,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到这一步,再看供需连模型,我发现除了在供端,可能需端也是我们可拓及的范围。

  如果从这部分突破,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变成了如何通过场景的拆解、需求的拆解形成需求方案——这些是我们本身非常擅长的事情,精确地把商家需求与 C 端用户的需求进行匹配。

  我借用了一个基于三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理论精华的消费动机分析模型来研究 C 端的需求。

  如何挖掘?作为一家主打线上视频平台营销方案的文化传播公司,我们还是定位到了传播力的核心——创意。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句话觉得特别触动我,是作家赖声川提到的创意就是出一个题目,然后解决这道题。题目越难、限定条件越多,创意就越是被激发。

  这句话在某些程度上引起了我的共鸣,但可怕的是,这句话里蕴含的隐含假设。在广告行业,如果 题目越难,限定条件越多,创意越会被激发 ,那因为复杂,创意会变得越来越贵,自然流量会变得越来越少;而因为限定条件越来越多,创意的载体——广告的投放就会越来越贵。

  一个大胆前卫的创意广告也许会导致口碑扑街,一个热情亲切的创意广告也许会招致用户厌恶。经典的创意案例不是没有,但失败的往往更多,这导致广告本身的创意内容正在趋向保守。

  所以我发现,广告人的惯常认知是, 广告本质就是找到消费需求,投入广告推广,把东西卖给他们 。这种对广告的认知,犯错的可能性更低,但它更像是宣传,绝无创意可言。

  这种情况下去做创意广告的投放,我们没办法跟同行打这一架。行业整体市场已经是红海了,这条路大概率走不通。

  广告是一个告知和陈述优点的信息传播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或产品产生好感,进而购买。

  在过去,我们的广告里,很多时候锚定的是客户需要与大众认知交集部分里的必备需求,所以那个时候行销很简单。因为在这个区间的产品,或者说方案是行业需要的,只需要找到客户,投放过去就会有人买。

  但现在,我们自己的能力可以应用的地方,是小众认知到大众认知之间客户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的需求有两个,第一个是魅力需求,第二个是期望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做出来的广告方案,可以凭借创意成为一种独家卖点(魅力需求),又或者被客户或大众认可,成为对我们方案的某种消费偏好(期望需求)。

  在这件事情想明白之后,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难的决策。除了与我们现在定位相关的,几乎砍掉了所有不聚焦的业务,包括当时可能状态还不错的电商部。

  问题来了,我们在抖音和小红书上需要的东西,其实是优质的内容创意,那我们该怎么做?

  根据特定人群圈层的特征,在对的时间以对的玩法投放在对的平台,达成高赞高互动,促成下单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其实大多为体验、观感过程、故事情节、价值观表达等引起关注、提升购买愿望的好玩内容。

  举个例子,我们为内蒙古某 4A 级景区宣传。大家在想到内蒙古的时候会想到什么?是喝酒,是骑马,是吃肉,还是一望无尽的草原?我们分析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情,只要人们提到内蒙古,一定包含了对大草原的向往。

  经过了各种分析,对比了很多素材,我们最终把创意的主题定为 误入新海城的夏天 。而且选择了一个 IP 的小载体 网红小火车 。在抖音、小红书上我们同时发布 误入新海城的夏天 的系列内容。

  在这样的营销方式之下,即使 22 年疫情比较严重,但该景区在线上本地生活类的 UI 挂载门票达到了 1200 多张,总销量大概是 100 多万。

  整个景区 21 年总产值大概 2500 万,22 年实际上达到了 4500 万的总产值,同比去增长了 50%。我们想要做的是帮助整个景区进行全部产值的优化,而不仅仅只是做本地生活这一条渠道。

  提升营销 ROI 的关键是重建用户理解的顺序,让产品与更多用户的潜在购买动机产生联系。在这个部分有两个要点,第一是逻辑重建,第二个是情绪激发。

  过去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其实是在做信息传递,同时想办法加上一个脑洞,来尝试产生突破性的传播效果。但我们发现大多数情况下 C 端对此是无感的,甚至就算有几千万、上亿次的播放,大家也不会真正产生购买动机。

  我理解的商业创意,其实是原有要素在新的算法、逻辑下产生新的沟通表达方法论。

  商业创意,首先要尊重一直存在的商业逻辑;同时通过新的表达方法论,深刻洞见品类需要的故事,用创意打造出比传统广告表达效果更好的故事线,从而完成用户新的购买动机的挖掘与重建。

  我认为是可以的,《助推》这本书讲了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如何在不需要强迫的情况之下,巧妙地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的选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逻辑。

  我们也希望接下来在做创意的时候,并不只是做一个明星的单体创意,带来产品短时间内突破性销售。我们希望把创意的胜率提高,至少是达到 60%,甚至可以在未来达到 80%。

  想明白这件事情以后,我们公司其实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 21 年年底马上就要活不下去的状态、22 年经历疫情以后,达成了一个小的十倍速增长。而且到 23 年第一个月,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去年产值 1/ 3 以上,公司实现了新生。

  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能够辐射的客户大多来源于本地,最远只是到北京。其他地区的客户实际大部分需要头部公司给我们推介。但现在,我们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服务客户本身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

  之前,我认为自己建构起了一条完整的路径,直到上一次在混沌创新院上课的时候,我成为了我们班的研习坊案主。

  有意思的是,同学们在帮我打磨思路的时候,发现了目前我有很多隐含假设。比如,创意必然提高 ROI,一体化营销方案能够贡献更高的价值,本地生活企业需求客户一直存在,团队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平台……

  我觉得有点懵,没想到搭建了很久的系统,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稳固。我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去思考的。

  2、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一直存在,需要有渠道或是服务商来解决这个信息差问题。

  拆到这个部分,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就比较笃定并且往下比较难拆了。所以我们学习混沌的 一 思维模型找到了我们的 一 ,那就是创意让营销与转化品效合一,两个隐含假设是它的基石。

  通过什么击穿?有三点很重要:第一,要做直面用户结果导向的创意营销策略;第二,要充分了解企业情况,不能只是从信息层面了解情况;第三,我们需要对平台的玩法、政策足够了解。

  在迭代反馈上,我们也找到了自己的正反馈飞轮:我们要做好玩的策划,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磨我们的核心能力,以及我们的团队,进而去创造带来超预期效果的 GMV 增长;从而带来更高的营销 ROI 来夯实我们的 一 ——创意让营销与转化品效合一的理念。

  而当我们的 一 思维模型建立以后,我发现原来那些纠结全都不在了。在这个模型的逻辑里边,每一条广告,每一条内容都是可以成为艺术品的,而艺术灵感本身也可以让商业逻辑变得更顺畅、更聚焦。

  我在混沌创新院学到了什么?核心的几件事尤其重要。比如从看清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到识别出价值链,到找到关键的隐含假设,再到打破假设并重建,最后找到新的价值点,并通过迭代反馈的方式快速建立壁垒。

  而且我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在混沌学习了识别假设、打破假设,而当我们有能力打破阈值,占据主流市场的时候,一定会变成局中人,看不到不稳固的隐含假设。那市场就会被下一个人打破,优势可能也会成为一种禁锢、保持领先本身就成了一种悖论。

  所以我为什么会在混沌创新院学习三年?因为我意识到,真的无法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离地面。混沌有这些高认知的同学、有领教老师,他们会一直不断地把我打破,也会陪着我完成重建,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而我的领教老师鼓励我亲自做一下试试,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所以在混沌的学习中,我认为开启思考,比得到一个答案更为重要。

  在混沌创新院就是一个打破又重建的过程,这是一个 being 的状态。很幸运能遇到这么一群有趣又执着的人,能互相陪伴着找 一 。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