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抖音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惠及广泛的个人创作者和中小企业。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抖音带动就业机会3617万个,助推“灵工”时代的到来。
同时,抖音就业体系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成为带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尤其是在就业难的疫情期间,抖音带动的直播带货等就业机会,使大量从业者获得收入。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多位专家围绕抖音平台带动就业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表示,疫情期间,以抖音为代表的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助力中小企业业务运营、创新业务模式,保持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了灵活就业。
截至2020年7月,超400万家企业在抖音开通企业号,其中2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77%。他们通过抖音扩大宣传和销售渠道,更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形态,获得新的机会。
“抖音拥有强大的就业吸纳和创业孵化能力,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为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和丰富就业类型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报告》主导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教授说道。
他认为,抖音平台带动的就业可以用“灵工”来概括,即其具有灵活、灵气和灵捷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马亮进一步提出了“舞者”模型(The DANCER Model),用DANCER的6个首字母所代表的词组来概括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的主要特征,包括:多元化(Diversity)、灵捷(Agile)、创造力(Novelty)、社群带动作用(Community)、创业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责任(Responsibility)。
“灵工可以促进人们过有品质的生活、有想象力的生活、有创造性的生活,促进人们过更美好的生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认为,抖音激发了人们对于创作的热情,越来越多人全职或兼职以拍视频或直播为职业。同时,抖音创作者所创作的短视频和直播,获得了互动,激发了人与人之间不断地交流,重塑了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抖音使人们的生活从比较粗放的方式,向有品质的美好生活转变,这就是“灵工”的重要意义。
截至2020年1月,抖音平台日活跃用户达到4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京晶表示,抖音基于用户细分形成了从内容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闭环,促进了直接或间接就业。“我们看到,今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热潮,在消费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刘京晶认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在扶贫助农方面促进了优质农产品销售,帮助了贫困地区推广地区品牌形象,同时提供了更多促进在地城镇化的就业机会。
“疫情期间,直播+迎来快速增长,正在酝酿成为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认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直播,会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直播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会创造新消费,打造新服务,塑造新产品,创造新就业。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表示,一方面,抖音直播增加了直播经济的容量,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型就业;另一方面,抖音通过不断优化短视频和直播技术支撑体系,对促进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认为,短视频和直播促进了资源配置。张洪忠举例,创作者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或抖音直播来展示盆景,成功地将盆景从四川销往浙江、江苏等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以短视频和直播为核心的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社会重要构成部分。
目前,抖音已形成连接亿万用户和创作者、商家的互利共生就业生态,产生了五大类超20种工作岗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如直播运营、直播助理、选品师、场景包装师。此外,抖音还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多种就业形态,如摄影、录像和直播设备生产的相关工作岗位。抖音就业人员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报告》认为,抖音的就业特色可以用“灵工”来概括,即具有灵活、灵气和灵捷的特征,更强调多元化和创造力。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抖音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惠及广泛的个人创作者和中小企业。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抖音带动就业机会3617万个,助推“灵工”时代的到来。
同时,抖音就业体系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成为带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尤其是在就业难的疫情期间,抖音带动的直播带货等就业机会,使大量从业者获得收入。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多位专家围绕抖音平台带动就业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表示,疫情期间,以抖音为代表的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助力中小企业业务运营、创新业务模式,保持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了灵活就业。
截至2020年7月,超400万家企业在抖音开通企业号,其中2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77%。他们通过抖音扩大宣传和销售渠道,更新业务模式、拓展业务形态,获得新的机会。
“抖音拥有强大的就业吸纳和创业孵化能力,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为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和丰富就业类型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报告》主导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教授说道。
他认为,抖音平台带动的就业可以用“灵工”来概括,即其具有灵活、灵气和灵捷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马亮进一步提出了“舞者”模型(The DANCER Model),用DANCER的6个首字母所代表的词组来概括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的主要特征,包括:多元化(Diversity)、灵捷(Agile)、创造力(Novelty)、社群带动作用(Community)、创业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责任(Responsibility)。
“灵工可以促进人们过有品质的生活、有想象力的生活、有创造性的生活,促进人们过更美好的生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认为,抖音激发了人们对于创作的热情,越来越多人全职或兼职以拍视频或直播为职业。同时,抖音创作者所创作的短视频和直播,获得了互动,激发了人与人之间不断地交流,重塑了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抖音使人们的生活从比较粗放的方式,向有品质的美好生活转变,这就是“灵工”的重要意义。
截至2020年1月,抖音平台日活跃用户达到4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京晶表示,抖音基于用户细分形成了从内容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闭环,促进了直接或间接就业。“我们看到,今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热潮,在消费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刘京晶认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在扶贫助农方面促进了优质农产品销售,帮助了贫困地区推广地区品牌形象,同时提供了更多促进在地城镇化的就业机会。
“疫情期间,直播+迎来快速增长,正在酝酿成为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认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平台的直播,会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直播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会创造新消费,打造新服务,塑造新产品,创造新就业。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表示,一方面,抖音直播增加了直播经济的容量,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型就业;另一方面,抖音通过不断优化短视频和直播技术支撑体系,对促进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认为,短视频和直播促进了资源配置。张洪忠举例,创作者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或抖音直播来展示盆景,成功地将盆景从四川销往浙江、江苏等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以短视频和直播为核心的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社会重要构成部分。
目前,抖音已形成连接亿万用户和创作者、商家的互利共生就业生态,产生了五大类超20种工作岗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如直播运营、直播助理、选品师、场景包装师。此外,抖音还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多种就业形态,如摄影、录像和直播设备生产的相关工作岗位。抖音就业人员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形态各异。《报告》认为,抖音的就业特色可以用“灵工”来概括,即具有灵活、灵气和灵捷的特征,更强调多元化和创造力。
2020中关村论坛开幕 抗疫、冬奥等12个主题展可在线亿元!技术交易“大集”开市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警告美国政府 如制裁中芯国际,美国可能每年损失50亿美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douyinyunying.cc/?id=1605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运营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