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堕马髻」据说是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流行于魏晋时期,重点在于塑造松散的垂坠感,要从发髻中分出一绺头发
看起来就像女子刚从马上摔落下来,目的是惹人怜爱。从上文记载中看,孙寿可能还是历史上
「愁眉」「啼妆」则是把自己的眼睛化得像刚刚哭过后的楚楚动人,一时间引领了一场以「病态」为美的审美风潮。/猫步、坠马都有了,是不是很惹人怜爱
《太平御览》:「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自后有梅花妆。」
有一天寿阳公主在含章殿的殿檐下小憩的时候,有飘落的梅花恰好落在了寿阳公主的眉心间,在前额上留下了淡痕,成了一种天然的花钿,于是大家都开始采新鲜的花瓣,
「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日: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
义髻就是假发,是由汉代的帼发展而来的,虽然并不是杨贵妃发明的,但因杨贵妃常以义髻为首饰,使得佩戴假发之风在唐朝宫廷内盛行。
所以别以为画中的古人都是神仙发量,她们暗地里可能偷偷戴了假发,另外友情提示:
永和公主和某豆浆并没啥关系,她从小就爱好研究各种美容护肤方法,一度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少女偶像。
均收录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里,这两个方子中比较受后人推崇的是沐浴方,被称为永和公主药澡豆。现在看古代的妆容,可能会觉得画风吃不消,其实不仅仅是古代的打扮,我们现在看回十几年前自己的造型,也会觉得有点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管当时的造型现在看来有多奇怪,也都是当时对时尚的探索和热爱生活的体现,或许人们的审美一直在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yunying.cc/?id=1397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运营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