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从图文到视频内容创作的升维加速进行时
2020
06-12

从图文到视频内容创作的升维加速进行时

  凌晨3点,绝大多数人都熟睡正酣。连轴转了几天的“萌蛋人”上传了新作《蜀汉伐吴,如何沦为刘备空前的惨败》。

  短短一天时间后,这支三国历史系列视频的第11集就在西瓜视频平台上收获了14.9万次观看。

  其实,今年1月才入驻西瓜视频的“萌蛋人”,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拥有了52.6万个平台粉丝,所发布的17支历史文化视频的观看次数也基本在几十万上下。

  “(从图文)转向做视频之后,我的收入高了、知名度高了,真正的粉丝也不断增加,还受到了平台的更多关注。”“萌蛋人”坦言。

  “一个人做视频还是挺累的, 耗费的时间精力都很多,我基本上一个视频做下来需要7、80个小时,所以视频发布频率是周更。”

  而相较于自学出道,独自完成视频制作的“萌蛋人”,图文领域头部创作者“姜茶茶”组建了一支6人团队,试水较长视频。

  “姜茶茶”表示,“尝试进行视频制作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到公众号整体流量下滑,希望找到新的方向和突破。”

  更重要的是,“姜茶茶”在图文领域已经有着近百万公众号粉丝,品牌人设已经定型,图文选题倾向于只做垂直内容,受到的限制很大。现在进入新的领域探索,选题内容相对更加轻松自在。

  今年以来,西瓜视频、快手、爱奇艺等众多平台的积极入局,以及虎嗅、36氪等科技媒体也纷纷上线了视频板块,内容创作载体从图文向视频升级趋势明显。

  在这背后,其实已经有着为数不少的头部图文内容创作者开始拥抱视频平台,用更多元的形式传递自己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内容创作载体正从图文向视频加速进化?视频内容创作又有哪些痛点需要解决?

  就在今天,西瓜视频发布《图文作者跨体裁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基于海量行业和平台数据对互联网内容形态的变迁进行了分析解读。从这份报告中,我们或许能够得出一个答案。

  根据《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今年第一季度,横屏视频日均用户停留时长增幅达31.2%,横屏视频日均阅读量增幅超过45%。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横屏视频日均用户停留时长已经是图文内容的3.67倍,日均阅读量则是2.5倍。

  而在创作者方面,从去年至今,横屏视频创作者周均新增人数也达到了图文创作者的1.95倍。仅以西瓜视频为例,今年第一季度西瓜视频横屏视频发文作者数同比增长282%,其中10万粉丝以上作者数增长47%。

  究其原因,在我看来,过去几年短视频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家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势,即人们往往认为视频就是用来进行娱乐社交的。

  事实上,正如15秒左右的短视频可以通过音乐、创意剪辑、短平快的方式,满足网民群体的精神娱乐需求,10分钟左右的较长视频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增量,满足网民群体对知识科普类内容的需求。

  这一点如今已然得到了证实,《报告》数据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包括文化、财经、军事、教育等在内的知识类视频增长迅猛,在供给和消费两端的数据表现均领跑其他类型内容。

  我们不妨从创作者和用户两个维度,再来想一想内容创作载体为什么向视频进化?

  对于创作者来说,在图文创作已经堪比红海市场的背景下,视频内容首先可以带来更可观的收入、知名度和上升空间。

  前文谈到的“萌蛋人”就是一个直观的例子。此外,《报告》中同样指出,粉丝量在1万以下的横屏视频创作者和图文创作者的月收入绝对值相差并不大,当粉丝量区间为1万~10万,10万~100万和100万以上时,视频创作者月收入分别是图文创作者的2.64倍、1.72倍和2.51倍。

  同时,无论是真人出镜,还是素材剪辑,亦或是动画制作,这些视频体裁相较于图文都有着不同的长板优势。

  以真人出镜为例,创作者可以通过形象展示,给受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快速打造个人IP。这种人设的塑造帮助创作者快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建立起信赖感,从而更快地收获粉丝关注,也能与粉丝用户建立起情感联系,深挖更多粉丝与流量价值。

  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科普类创作者而言,视频内容可以更全面、直观和通俗的帮他们完成内容输出。

  例如硬核科普作者“回形针”,通过线框绘图和三维模型的结构动画演示加上专业中不失诙谐的配音解说,“回形针”的视频呈现出了文字难以高效描述的画面,以冷静、探究的风格,得以通俗易懂地展现事物的运转逻辑或工作原理。

  站在用户的角度,从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到5G网络的加速发展,客观上为视频内容消费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5G网络意味着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网络延时、更大的网络连接规模与更可靠的网络质量,这为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观看一段10分钟以内甚至是十几分钟的较长视频提供了条件保障。

  另一方面,从图文到视频本身就是内容的一种升维,正如上文所说,在知识、财经等垂直领域,视频内容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近年来,人们对于“知识焦虑”的渴求恰恰催生了对上述领域内容的需求,它适配了人们的心理满足感——在业余休闲的同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这类内容通常会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不会太过晦涩导致观看门槛太高,影响受众体验,又不会具备过强的娱乐性,使得无法满足用户对获取知识的需求。“萌蛋人”的历史文化视频、“回形针”的硬核科普视频都是如此,因而收获了海量用户群体的喜欢与支持。

  内容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图文领域发展至今,创作者们走过的弯路并不少,包括1.0时代爆发的标题党、做号党问题,和2.0时代的头部作者集聚,偏中心化流量分配的痛点等等。

  从图文到视频,内容创作本质和行业发展历程可能没有太大变化,但一个经验熟稔的图文创作者在转型后,其实就是一个视频创作的新手,在内容制作、收益获取、粉丝运营乃至素材版权等多方面都会产生疑虑。

  目前看来,平台的赋能或许是一个最佳选项,在图文创作领域这一点已经得到过验证。

  简单地说,平台通过赋能培养创作者,推动优质内容产出,可以完善内容生态,进而形成内容和流量的正向循环。

  毕竟优质内容创作者才是撑起整个生态的中坚力量,平台与创作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

  如今在视频创作领域也是如此。以西瓜视频为例,在赋能创作者层面,西瓜视频对创作者动态保持高度关注,视频更新频率及质量稳定的创作者哪怕只有几百个粉丝,也会得到平台运营的积极对待。

  这其中,西瓜视频几乎为每一位有潜力的创作者都建立了2-4人的对接群组,并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选题、提供合理的策划方向、规划正确的运营思路等。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新手会遭遇的问题和困难,以良好的开始为后续的顺利发展打下基础。

  再比如,视频创作之所以耗费精力和时间,还在于其本身就包含了图文内容创作过程,还要加上剪辑制作、配音配乐等后期工作,所以更需要有着与创作者的付出成正比的收益来维系创作积极性。

  相较于当前绝大多数平台流量分配、收益均倾向于头部内容创作者,西瓜视频背靠字节系的技术优势,对腰部和尾部创作者的变现能力同样有所兼顾。

  例如,新人在西瓜视频首次上传视频就可以获得播放收益,创作者粉丝与非粉丝用户的播放量收益单独计算,既满足了品牌对盈利转化的需求,也能有效保障创作者收益。此外,西瓜视频还为达到一定要求的优质内容创作者们提供商品橱窗、付费专栏等更多元的变现模式。

  在这样的基础上,2017年才独立运营的西瓜视频前进脚步不断加快,最近一年横屏视频有发文作者数增长282%,10万粉丝以上作者数增长47%的数据表现就是最好例证。

  人大副教授、原头条图文内容作者“飞岸老师”在5月底仅发布了两条真人出镜视频,不到一周时间就收获了超500万次观看,粉丝人数迅速突破4万。

  在这背后,是西瓜视频的用户结构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达55%,所有领域都在竭力争取的年轻人群体正是西瓜站内的主力用户群体。

  这些用户群体的兴趣也非常广泛,覆盖美食、汽车、时政、旅游、家居、游戏、体育等多个领域。换句话说,专业科普他们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茶米油盐一样合乎胃口。

  泛化的内容生态也为广告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进一步为内容变现添砖加瓦。这其实意味着,西瓜视频的多元用户结构和多兴趣垂类内容生态,已经为不同领域的图文创作者顺利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起于UGC、发展于PUGC的YouTube一直是国内众多内容平台的对标对象。从某种程度上说,YouTube正是依托千万个PGC的主题栏目,才构建出了一个视频领域的宝库。

  那些做的好的创作者们可以把做视频发展成恰饭事业,养活自己和团队,即使做得不那么理想,也不失为一个满足个人爱好的最佳选项。而月活用户超过20亿的YouTube也借此成长为了一个拆分估值高达16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随着如今视频内容创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张,坐拥PGC和PUGC内容生态优势的西瓜视频正在成为这条路上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