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教学“疫”线尚策:教学笔记·树木学实验课的线上教学尝试
2020
05-14

教学“疫”线尚策:教学笔记·树木学实验课的线上教学尝试

  尚策老师是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本学期承担着林学院、水保院和草学院7个班级的树木学A实验课程。由于受物候影响,尚老师尝试以录制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截止到第七周,尚老师已完成4次实验课的教学视频,累计拍摄视频素材近400Gb,剪辑完成教学视频320分钟。在构思、拍摄和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他表示,走过一些弯路,也有一些心得感悟,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老师。

  第一、课程实践课时比重较大。树木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总计56学时,其中实验24学时。树木学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认知树种的能力,这项能力需要学生在长时间、近距离的观察中逐渐提高,而实践环节正是为学生提供这种对树种的直观感性的认识。

  第二、受物候、季节等时间因素影响严重。树木学实验课的内容与树木物候关系密切,每年的实验课都基本安排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内。比如,第一次实验“树木冬态观察”要求在芽萌动之前进行;第二次“早春开花树种花形态解剖”实验则要依据榆树、毛白杨、旱柳等植物的花期进行,虽然提前采取室内花枝水培或者使用低温保鲜等方法可以延长实验窗口期,但是这些脆弱的花材料终究无法长期保存。

  第三、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根据树木学课程安排,学生在大一学年的前序课程—植物学实验中,已经进行过大量的花解剖练习,因此树木学实验更注重培养学生们观察、掌握树木的重要识别性状,并思考这些特征背后原理的能力。

  第一、常规教学中教师很难把一个细小的特征同步展示给全班同学,而视频教学则提供了一个机会,利用特殊的拍摄和剪辑技术,把需要学生观察的特征以及观察的过程完整、细致地展现出来。相较于直播教学,录播视频虽然存在着学生代入感差、教师处理学生反馈迟钝等缺陷,但树木学实验主要关注一些细微的形态,需要通过微距镜头、解剖镜等拍摄。另外,一些解剖过程可能需要多机位配合,特殊的形态性状需要添加字幕指示,这些也需要通过后期剪辑才能完成。

  第二、教学视频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于课时所限,常规教学中很难在一次实验课带着学生们走遍整个校园,并且各个树种开花、发叶的时间也前后有别,因此在课上难免遗漏一些重要的树种。但是拍摄视频可以在多个时间段进行,拍摄地点可以选在校园的任意位置,甚至可以前往植物园、鹫峰林场乃至全国各地的森林中选取素材,为学生展示、讲解、比较各地的森林树种,可以极大地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视频创作是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制作教学视频完全可以借鉴互联网上流行的Vlog视频。Vlog:video of log,即视频日志,以视频的形式承载传统文字日志的内容。大学生群体对Vlog视频相当熟悉,很多人都是视频网站的重度用户。虽然教学视频的主要目的和Vlog有很大区别,但是叙事基本原理、拍摄技法和基本的工作流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视频拍摄“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拿起相机开拍之前,首先要构思一个想法。教学视频脱胎于我们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大纲或者教案,把视频分为若干可以独立拍摄的部分,并依据每次课的主线,可以将各部分平滑地串联起来。

  接下来要思考的是,视频中讲述的一个个的知识点应该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画面?这些镜头是否需要新拍摄?在网上是否找到相应的素材,会不会有版权争议问题?如果需要重新拍摄,所需器材是否完备?拍摄条件能否具备?

  以树木学为例,在制作视频之前,首先设想在讲到“树木生态学特性”的时候,应该配合一个能够反映森林全景的航拍镜头,恰好手头有去年在小龙门拍摄的无人机航拍素材可以使用;

  无人机航拍——远眺东灵山。用以展示中山、高山地区植被特征。拍摄于2019年8月18日,林学认知实习爬山途中

  而更细微的结构则需要比如子房横切、纵切图片则需要使用解剖镜拍摄或者使用景深合成照片。

  之后需要组织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具体内容,编写视频“剧本”。对于教学语言,老师们想必都成竹在胸,所以一般不需要精确到每一个字的具体文本。但是场景调度、镜头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拍摄剧本那么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容易遗漏一些镜头,降低效率。如果使用多个设备进行拍摄,那么在“剧本”中最好明确各个设备所对应的镜头数量,一免频繁更换设备,耽误时间。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单独注明,比如在“蔷薇科树种”这次实验中,就需要掌握各个树种的花期,才能合理规划拍摄时间。

  视频拍摄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如果可能最好有一个2-3人的拍摄团队。不过,单人独立拍摄也不是完不成的任务。疫情期间,为了减少聚集,尚老师独立完成了几次实验课程的视频录制。拍摄过程可以按照剧本中场景和镜头的先后顺序,也可以集中拍摄一类镜头(比如花解剖),但是在拍摄过程中需要对照剧本检查,以免遗漏。

  讲课的过程,需要从“导演”“摄像”切换到“演员”的状态,需要注意仪表、语速,并注意和镜头后的学生有眼神和动作的互动。有可能的话,录制主场景(教师讲述场景)尽量使用多机位拍摄,主要是防止讲课过程中出现错误,后期方便切换视角进行剪辑。

  拍摄完成后,还需要对素材进行检查。最好在电脑前操作,检查视频、音频是否出现问题,检查讲课过程中的口误和疏漏,发现问题后根据实际情况觉得是否补拍。

  后期处理过程是把拍摄素材组织、重构成完整的教学视频的过程。根据剧本的时间线对素材进行整理,挑选出“主场景视频”,声音线使用主场景的声音,视频线可以在主场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在讲到具体知识点是插入相对应的视频或图片素材。需要对不同的素材进行亮度和颜色调节,统一风格;调节各个素材的音量、音效,使得音频输出基本一致。

  后期特效的使用可以使讲解更加清晰、明确。比如,主场景中插入图片进行辅助说明;或是逐渐浮现的文字和箭头,指示特定的细微结构,进而解释特殊的形态学术语。

  最后需要进行视频美化工作,比如不同场景间的转场特效。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在视频的开头、结尾剪辑片花,为视频配制字幕等。由于每周更新视频压力较大,所以目前的树木学实验教学视频没有片头、片尾,也未全程配制字幕,这些问题会在今后进行完善。

  尚策老师表示,学习是进步的前提。疫情期间,作为青年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尝试新教学手段,这既是大数据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更好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