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把话筒反转
2022
11-12

【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把话筒反转

  记者是为历史作注释、给社会当镜子的人。他们既能居庙堂之高,书写国家大事,记录时代脉动,也能处江湖之远,摄录世间万象,关注万家灯火。

  邱春艳:10年前的2012年9月,我参加了报社组织的“黄河行”大型采访活动,来到“黄河源头第一县”——青海省玛多县采访。玛多县是青海省地势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玛多县检察院也因此成为青海省“最高”的检察院。在这个“黄河源头第一县”,当年总人口只有1.3万,却分散居住在2.5万多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当地检察干警们有时为了核实一个证据,跑上个几百公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我和同事跟随该院检察干警采访时,车子因砂石路面颠簸而抛锚在茫茫荒野。据说,这样的荒野经常有狼出没,而此时已近天黑,气氛不免有些紧张。当地藏族干警却淡定地说,没事的,我们在这里土生土长,什么情况都应付得过来。最终,我们都得以安全返回,但那次采访至今让人难忘。人们常说,在这样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在那里”便是一种奉献。有了这次经历,我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联想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这次经历给我的启示就是:讲好故事,就要走近一线、走近基层,去挖掘打捞最鲜活最生动的故事。

  邱春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于检察新闻宣传工作者而言,落实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找到国家大事和万家灯火的关联点,以小见大,以大说小,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中国检察故事。如何做到?我体会,要注意把握三个“度”:选取案事例的典型度——以典型的案事例来体现习法治思想的落实;叙事的角度——尽量不以检察作主语,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角度展开叙述;报道的融合度——对于一些适合以视频形式展现的新闻报道,在构思文字采写时也要同步考虑视频拍摄制作事宜。

  孙风娟:记者,是记录者,亦是讲述者,传播者。记者要到一线去,要到当事人身边去,要让新闻更接地气,要让故事更有温度。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采访如此重要的大会。作为上会记者,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作的二十大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人心潮澎湃,深受鼓舞。

  采访中有太多让人难忘的时刻。记得在采访一位党代表时,她说自己聆听报告时,几度热泪盈眶,她说一定要将二十大精神带回去,宣传好落实好;记得在记者招待会上,从容回答记者犀利提问的党代表,他们言辞诚恳,既摆事实又谈问题,既回望过去又展望未来;记得在二十大新闻中心忙碌的记者,他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大会的点点滴滴。

  对我来说,这次采访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继续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孙风娟: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同时报告对于增强文化传播也有明确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为检察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确立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好,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检察新闻传播,让更多的检察好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于潇:平日里,与检察干警打交道更多一些,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检察干警。在这些熟知的、富有朝气的优秀检察干警身上,我深切感受到埋头检察事业的热烈氛围,业务精专、品质淳朴、勇于担当的种种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前行。

  说实在的,源自于对报道选题的精挑细选,基本上每一次的采访都会是印象深刻。

  谈小故事吧,此前写过《药品管理法已公布但未施行,“以假药论”案件怎么办?》的报道,讲述了检察干警依法能动履职的故事。来自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检察干警刘亮、游涛,从法律修改“本意”出发,依法合理适用强制性措施,延长办案时间,待法律生效后,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个看似并不复杂的操作,折射的是检察干警对“以人民为中心”的践行、不机械办案,更加注重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不久后,一位律师通过记者同行找到了我,他说“你写的这个稿子避免了一个父亲的牢狱之灾”。他解释后我才了解,他是把这篇正义网上的文章,当作证据提交给另一相似案件的承办人,最终检察院采纳了辩护意见,促成了一件好案。

  尽管不曾有妙手,但从那时起,我对“铁肩担道义”的工作有了新认识。相较于大的媒体和报纸,我们行业报虽体量不大,但作用却不可小觑,我们既要落实“政治家办报”的要求,更要从检察工作全局出发,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正是从这个“底层逻辑”出发,我又采写了《流浪汉为“果腹”偷盒饭,要不要动刑》报道,讲述了在发生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的一起小案、好案。

  后来,在写文章时,我经常换位思考——有时,我会把自己当作是院领导,我要在这个报道里传递些什么理念?还有时,我会把我当作是检察干警,如果蓦然回首间读到稿子,能有哪些启示收获?如果我是普通读者,又能够感受到哪些法治温度?或者收获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于潇: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中检报人而言,身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更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相信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检察机关定能不负重托,身为其中的一员,何其荣幸!我们唯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不辱时代、不负使命。

  张羽:其实,每一次出发采访,都像是“拆盲盒”。有时候,你会一直拆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手办”,会沮丧、失望;有时候,你会得到想象中的宝藏盲盒,拆起来就特别“爽”!

  譬如党的二十大后,我第一次去跑口的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二十大报告中的那句话——“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给检察官带去的奋斗力量。采访中,他们给我“抛出”一个又一个的好题材,包括种业安全、直播行业治理、打击盗版侵权、保护商业秘密等等,真是一趟完美的“拆盲盒”之旅。

  张羽:我关注二十大报告有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特别是检察工作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两点结合起来看,既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也鞭策我们为此提升自身,风雨兼程,矢志不渝。

  从我们自身看,用网络流行语来形容,检察宣传的记者必须变身“六边形战士”,不仅要掌握策划、采访、写作这些基本能力,还需要掌握检察知识、运用新技术、攻坚克难的毅力等升级技能。培养“六边形”能力,可以增加我们采访“拆盲盒”的成功几率,变“拆盲盒”为“挖宝藏”,找到检察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并且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他们。

  史兆琨: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宏大叙事的背后,演绎的是老百姓身边一个个鲜活真切的故事。在这值得历史铭刻的非凡十年,越来越多的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2016年12月2日一早,我们来到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过去22年里,因为深信自己的儿子是被冤枉的,聂妈妈从未停止奔走申诉。当胡云腾官宣布“聂树斌无罪”时,聂妈妈抑制不住地大哭。那一刻,我的眼泪瞬间滴落下来。采访结束后,我拥抱了聂妈妈。这起案件开启疑案异地复查先例。

  2019年3月3日,河北省涞源县看守所,不起诉决定书被宣读完毕后,王新元用那双干了一辈子农活、微微颤抖的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静静地坐在他旁边,过了一会儿,他转过头看着我说:“这个处理结果,我做梦都没想到。当时实在没有办法了。” 2018年以来,昆山反杀案、福建赵宇案、涞源反杀案、河北董民刚案……一个个触动人心的个案,仿佛一声声“春雷”,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起到了“融冰解封”的作用。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采访了“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的当事人谷女士。她说,案发之初,她曾一度患抑郁症。最高检对两名男子偷拍谷女士,并在网上造谣其出轨的这起案例,指导浙江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最终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立案侦查,该案由自诉转为公诉。谷女士说:“我的生活再也不用被这起案件充斥,在这条困难重重的维权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数年过去,这些案,这些案中人,以及采访中触动人心的时刻,让我深刻感受到全面依法治国彰显出的磅礴伟力。

  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如何从法治视角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一名党媒的记者,我希望自己在采访中,可以更多从群众视角进行审视,作更多深入思考,敢于且乐于啃“硬骨头”,写出更多兼具新意、温度与力度的作品。

  期待有那么一天,当我们走出很远,回过头,会更明晰检察新闻人这个角色的意义,会赢得更多掌声。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