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香港金牌剪辑师张嘉辉被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2022
09-09

香港金牌剪辑师张嘉辉被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10月22日是内地电影圈风平浪静的一天,然而就在那一天,有着“香港金牌剪辑师”之称的张嘉辉声称——他被人打了。

  而这起事件中的另一方,是海纳盛世影业董事长席希,一位靠着自己的努力 考上国内一流学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之后就读于世界一流名校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获得MBA学位。

  这两个人一个是曾经两度捧得金马奖,有着近30年从业经验的香港知名剪辑师,而另一个人是来自金融领域的影视投资人,本来全无交际的两个人,随着近年来内地电影的飞速崛起,而成为了合作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合作会以这样的形式收场——

  时隔72小时以后,让我们来复盘这次事件,看看背后到底折射了当前内地电影圈怎样的现实?

  这件事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12年。按照双方的说法,2012年,张嘉辉在与非凡影业签约期间,认识了王怡卿。

  2015年3月,张嘉辉向王怡卿透露想转型做监制,此时王怡卿所在的海纳盛世影业已经买下了一些版权,于是在她的牵线下,张嘉辉成为海纳盛世的战略伙伴,将担任多部影片的监制,双方合作的第一部影片就是《岁月忽已暮》。正是这个项目,成为了这场打架事件的发端。

  目前看来,双方之所以到了今天“老拳相向”的地步,一共有两重矛盾,其一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在于钱。关于钱,张嘉辉方面给出的回答是“自己为该电影项目垫付了拍摄费用和导演片酬”,然而目前投资方给出的答案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10月23日席希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中国电影投资者的内心独白》,梳理了在这个项目《岁月忽已暮》开始之后,在资金方面与张嘉辉的一些往来。文中提到:

  每一段缘分的开始都是幸福的!基于对“殿堂级剪辑师”张嘉辉老师专业背景的绝对信任,以及他传递出的强烈创作欲望和自信,更是因为男人之间“以心相许”的珍贵承诺,作为项目主投资人的我同意他担任影片监制,同时给制片人下达指令:这个项目的预算制定,制作班底构成,演员选择,甚至整个制作流程统一由张嘉辉老师全权负责!而事实上……张嘉辉老师真这么干了!

  张嘉辉不是以“剪辑师”的身份加盟这个项目,而是以“监制”的角色在这个电影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身为制作人的王怡卿说:“在一般的剧组是制片人说了算,在我们剧组,张嘉辉老师的权力是高度集中的,剧组除了三位主演是大家一起选的,基本都是他找的,多少钱也是他说了算,我没有权力去干预。”

  可以想象,在这个剧组,有着金马奖和香港金牌剪辑师双倍加持的张嘉辉,绝对最专业和最资深的电影人,所以对于金融人士投资做电影的席希而言,对张嘉辉的高度认同和依赖,应该是比较正常的。然而问题是,“我们猜的出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

  《岁月忽已暮》于4月20日在辽宁葫芦岛开机,之后转场去英国伦敦拍摄。张嘉辉透露,在伦敦拍摄期间曾因为资金不到位,而遭遇剧组人员停工的窘况,为继续拍摄,他自掏腰包十几万人民币先行垫付。

  然而制片人的说法是,张嘉辉确实垫付过资金,但她也表示,张嘉辉一直没有把英国拍摄的预算给他们,然而在5月初,席希还是打了900多万去英国,而此前,影片在北京拍摄的部分就已经花费1000多万,整部影片的成本为3000多万。她告诉新浪娱乐,张嘉辉所说的垫付费用,实际上是后来提出的英国拍摄期间的补助。当时张嘉辉要求能每天发放现金给剧组员工,一开始报的是四十万人民币,于是王怡卿安排工作人员从国内带到英国,带到之后,“突然又跟我们说不够了,我当时在横店,沟通也不方便,他先垫上了,我们还是很感激的,财务说他垫付的总额是20100英镑。8月20日,他在微信上提了这个垫付的费用,我说可以,你回北京我给你。”但王怡卿说,张嘉辉在大部队杀青后,和一个工作人员在英国多留了一周,回来之后又去了布拉格,所以一直没能与张嘉辉见面。所以这笔钱并非拖欠,“我们900万都打了,还会拖你这十几万吗?”

  而席希也表示,因为影片拍摄杀青至今已经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到今天为止,还未收到张嘉辉英国拍摄所需所有帐目。

  据张嘉辉描述,10月18日这一天,张嘉辉、席希、席希的夫人、王怡卿一起看完了影片的粗剪版本,看完之后,席希和夫人就离开了,张嘉辉则跟王怡卿聊天,当时,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而在席希的微博长文当中,他表示自己对这个剪辑版“观后甚为担忧!因为全片后期剪辑思路混乱,张嘉辉老师当时面对我和制片人王怡卿果断的把责任推给本片导演,解释说因为这版剪辑他也不满意,等他本人剪出来再来看吧!

  制片人王怡卿表示,自己也对这个版本感到吃惊,作为金牌剪辑师,不应该拿出这样水准的剪辑版。“我觉得张嘉辉最出名的就是剪辑,没必要再折腾导演,这样浪费时间,而且我们最初是想在年底上映,所以就提出张嘉辉剪辑,但提议被张嘉辉无视了。”

  当时张嘉辉坚持说这一版本是“粗剪版本”,而王怡卿和席希都觉得,这一版本并非影片的粗剪版。王怡卿认为,影片杀青两个月后的8月那一版,才是粗剪版,该版本由导演剪辑,王怡卿认为它其实还是可以的,但她希望精简版出来会更好,毕竟张嘉辉是那么著名的剪辑师,然而却发生了她没想到的事情——

  这个时候矛盾已经被激化了,席希觉得,到了这个时候都没有拿出像样的剪辑版,可以说重要的物料不能放出,整个宣发工作都陷入了困顿,而所有做电影的人都知道,这对于一场电影宣发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此后王怡卿和席希都声称,张嘉辉开始坐地起价,因为他们都没有和张嘉辉签订合同,所以张嘉辉此次的佣金从80万涨到了100万,票房分成从4%涨到了7%,并索要了知识产权5%。

  这桩事件折射了当下电影圈的很多乱象,不少金融人士以“新人”的姿态,带着真金白银,走进这个万金涌动的大市场,却不曾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暗礁与浅滩。席希方面这种冲动行为的本身确实不对,但是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到,这些羽翼未丰的投资人,在这个行业之后所面临的乱象纷纭。

  近些年来大量港台电影团队到内地发展,带来了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精神。当然,团队合作之间的冲突也是屡见不鲜,其中自然有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有劳资关系的纠纷。从这桩事件可以看出,张嘉辉确实以“行业大佬”的身份加盟这个项目,但是他本人的工作风格和行事作风,确实也有和大陆团队格格不入之处,而最被席希所诟病的,就是他没有拿出一个“大师水准”剪辑版,这对于一个以“金牌剪辑”为卖点的电影项目,确实也是一桩灾难。

  无论怎样,打架绝对不对,这说明这个行业确实还处于一个低端水准,这一点从片方到最后都没有和张嘉辉签订合同这一点就可以看清。因而才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客大欺店”。

  不管怎么说,希望今后的内地影视圈,多一些专业,少一些暴戾,多一些合同,少一些“兄弟”。

  北 京 清 风 徐 来 文 化 传 媒 有 限 公 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