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通过下文分析的45个新媒体标题修改案例,来学习一下新媒体标题的修改技巧。
当然,所有观点和方法,都要结合实际去应用、验证,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手机阅读要降低用户的理解难度,节约用户时间,所以不要太拗口,不要太绕,不要太晦涩,也不要太多长句。
解读:加了一个“那”字,删掉了“分明”,让标题的语感更好,表达起来更像是朋友善意的忠告。
解读:加了一个“儿”字,凭什么改成了“凭啥”,传递一种朴素线. 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千万不要欠人情
解读:首先,从陈述体变成了口述体,让你感觉是汪涵在对你说话。另外,我很喜欢“我高兴就可以”这个态度,人嘛,活得简单一点儿,至于所谓的“处世哲学”这个说法,有点装,还是算了。2.对号入座
解读:努力让用户思考“自己”,很多人不关心全球趋势,但如果和自己相关就想看看。
解读:原标题没有利益指向,我们需要让读者注意这篇文章的痛点,最核心的两类人:老板和员工。老板希望员工有创业精神,员工希望能够不断晋升。所以,我们用“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这个点,幻想员工的重视。其实也变向给了老板一个“管理思想与工具”。
3.场景带入,设置悬念所谓场景带入,其实就是让前提条件,描述得更加生动具体。让用户更能感同身受,更熟悉,更容易引起关注。所以,留意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与习惯,对于新媒体编辑来说,很重要。
解读: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常见的“学习”是什么样的?拿着手机收藏、转发…大概这是最常态。所以,把场景描述具体了,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兴趣。
解读:大多数运营人员,都经历过很多“Ctrl+C、Ctrl+V”这样重复劳动的日子,所以这一点必须强调一下,有助于场景带入。
解读:两个要素,第一是底层逆袭;第二个是更加真实有痛感的描述,脱层皮、掉身肉。单独说“努力”,太泛泛了。
4.话题、类型开门见山朋友圈很多流行内容,都是因为具有话题属性,给大家一个参与讨论、抒发个人观点的机会。所以,热点事件发生后,提炼话题点是核心。
解读:这一篇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加了两个细节“争议”“究竟”,前者是为了增强话题感,后者是为了增强思考。5.最大程度挖掘痛点与细节信息量
同学们经常会问我,为什么我的文章没有吸引力?原因很简单,你太注重“中心思想”,太注重归纳总结,而忘了提炼信息量,呈现关键细节了。
我们喜欢任何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一项服务,通常都是被细节触动。所以,还原关键细节与痛点,是新媒体编辑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解读:我们大多数人其实不了解郑念,但她的故事和遭遇,却能让很多人瞬间触动,比如中年丧夫、女儿被打死等等。你会发现,这个标题里的四个短句,都是关键信息量。
18. 任正非:从盐碱地到年收入3600亿,我一共给员工讲过18个故事……
解读:把前女友做成了高跟鞋本身就是个爆点,但如果加上“12位”前女友,会不会更能引爆眼球呢?
6.提炼文章主角的识别度与标签这里要强调的是,手机阅读都是“刷屏”式的,很快就滑过去了。这个时候怎么办?要想办法给用户关键信息量,对待人物的时候,就需要提炼人物身上的标签。比如韩寒,他也叫“国民岳父”,王思聪,也叫“国民老公”。
是不是更有想象空间?不要以为有知名度就够了,要有识别度。我们拿任泉举例子,他是一个演艺明星,但我也可以说他是:演艺圈里最好的天使投资人。是不是更有质感了?
7.文末括号强调或补充说明每天都有太多的文章,所以我们还是觉得有必要适当提醒读者一下。这既是一种强化引导,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推荐。如果我们觉得内容真的好,为什么不可以“强烈推荐”呢?
31. 李叫兽:不要让用户关注你的产品, 先让他们关注自己(最新文案教程)
34. 如何在2个月内写出多篇阅读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有争议但值得看)
37. 环时互动创始人金鹏远:关于社交网络传播,我有96条心得……(年度分享)
39. 我毕业5年,月薪从1千9到5万,是如何做到的?(思维到技巧华丽蜕变)
解读:原标题是典型的传统媒体打法,在我看来,苏宁好不好,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但是很多受众都是做实体经济的,他们关心实体经济。这么多人都在唱衰实体经济,我们发现有一家实体店做得很好,值得学习……
解读:是啊,为什么?因为,大家也只是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朋友可并不容易。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yunying.cc/?id=4442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运营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