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潜伏在意识之间的摄影艺术
2023
01-11

潜伏在意识之间的摄影艺术

  实际上,在上一期谈到的冗余艺术,留言中不少提到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瞳叔讲得是什么?这让我想起了厨子的悲哀,把饭菜精心做好了,而且做的还是比较稀有的硬菜,不怕吃的人挑三拣四,就怕吃的人质疑:这做的是啥?能吃吗?会不会中毒?拉肚子咋办?我怕死!

  所以,不知道读没读?学进去没有?瞳叔总觉得这是消化不良,是需要进一步嚼嚼再喂,好吧,瞳叔是个实诚人,以后我抽时间再嚼冗余艺术。

  众所周知,摄影是采集生活影像、传递直观信息的一种视觉艺术。它的表现对象及作品形态虽然都是依托视觉,但表达效果是通过多种感官完成的。

  像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意觉(心觉),多种感觉相互挪移的形式叫作艺术通感。这种能力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内或意识之外。

  可以说,任何创意创作,背后实际都有一套心理学、美学和哲学体系在支撑着,这套体系导致你和别人看到的事物不一样或太雷同。

  比如:我们初期觉得通透是干净阳光,进阶后觉得通透源于充足照度、准确曝光和色彩还原,升华后发现通透是来源于一段催人泪下的音乐或一场诗和远方的追寻。

  如果想拍出好的照片:要做的事情不仅是苦学摄影前后期技术,而是多看书,多听音乐,多看优秀电影,多走路,丰富内在的真善美,拥有更多的人生阅历。

  毕竟,是你的经历和眼界决定你照片的状态,你只有带着这样的胸襟、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构思和拍摄照片,你的照片才能够有情感,观众才会被打动,这样的才是真正有趣味的创作。

  指的是同一感官接受的不同感觉对象、不同呈现形式之间的感觉挪移,也称同觉跨界挪移。

  唐代草书巨匠怀素,曾以芭蕉叶木板代纸,一直不得其法。一次偶然的观看云彩的变化,从中突然顿悟出书法的奥义,进而修善自己的书法理解,最终成为无人比肩的狂草大师。这是运用了两种形态的视觉方式挪移融合成为狂草艺术。

  著名诗人庞德把两个视觉性映像称之为“视觉和弦”,其构成的视觉意象明显高于普通视觉艺术。如今天的二次曝光技术,利用的正是同觉挪移手法。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诗中把风吹柳花(视觉)挪移到了满店香(嗅觉)上,把缠绵、深长的别意(意觉)挪移给东流水(视觉)。感觉的挪移,产生出特殊的艺术美。

  这一块兄弟们想一想,摄影创作运用异觉挪移,包括视觉向其他五觉挪移,跟着瞳叔的思路往下想,新的感觉要素,较纯视觉的审美意义是不是更为突出,更为强烈,更为生动呢?

  通感泛指一种感觉与另一种感觉或多种感觉的互通现象。如果没有多种感官配合,自然无法实现感觉互通。

  像上面的例图,前景的绿色兰草,结合着背景的闺房灯笼,以及不与外界接触的封面的竹帘,我们看到在这几种事物的陪衬,将女主包裹在中间,充满了心事的伏案少女,春闺如牢,春心萌动,此刻已经不由自主的发动了我们的心觉,去感受和接触女主的内心世界,像是嗅着兰草的清香,听到了窗外那些引发惆怅的声音,品辍着在特定时代下,烙印在女性身心里的枷锁。所以起名初熏,当陌上初熏,山野长满了春天的小花,这些花朵同时在锁紧闺房里的女子的心底绽放。她们嗅到了季节的芬芳和青春的忧伤。

  这一期的分享内容比较干,需要兄弟们慢慢理解和体味,祝愿大家在创作的时候,都能够发动出自己的艺术通感,在多觉互通下,创造出形神俱美的佳作。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