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热点分享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发布年度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 九成短视频平台电诈引流至第三方平台
2022
12-18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发布年度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 九成短视频平台电诈引流至第三方平台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这部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而“生”的“小切口”法律,为防范打击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治支撑。在宣传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背景下,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发布年度《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下称《报告》),就深化短视频平台场景中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提出针对性建议。

  《报告》指出,当前在短视频平台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有将近九成是引流至第三方平台而发生,为此,《报告》强调,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需要全面贯彻综合治理的法治思维,在平台内强化治理的同时,培育平台外治理生态更是不容忽视。

  《报告》指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诈骗手段“与时俱进”,诈骗对象的选择更具“精准性”,且给受害者带来多重伤害。

  在招聘季、毕业季,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向毕业生发送“高薪招聘”诈骗信息;在高考季,有不法分子则会冒充招生办向家长兜售各种“低分上名校”的“捷径”;近几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为疫区献爱心”“为疫区百姓代购”等披着疫情防控外衣的电信网络诈骗更是层出不穷……

  《报告》认为,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演变升级,各类婚恋平台、在线直播平台、借贷平台等正成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汇集地。特别是借助“热度”话题,电信网络诈骗更具有欺骗性,不法分子利用受害者的好奇心强、侥幸心理重等情绪,进行诈骗,屡试不爽。

  《报告》注意到,随着群众防诈意识的提升,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成功率不断下降,但与此同时,犯罪分子开始转向精准化诈骗手段。一些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搜集公民各类信息,进而筛选出诈骗目标对象,之后再根据诈骗对象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为其设置专属的陷阱和圈套。

  设置精准的诈骗对象,在“杀猪盘”这类骗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犯罪分子一般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然后根据所得到的信息筛选出目标对象。这些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受害者,往往是长期单身或者有婚恋交友方面的困扰,不法分子会为受害者制定专属剧本,诱导受害者进入深渊。

  在财产损失方面,由于线上支付的便捷性,电信网络诈骗给受害者带来更大的财产损失。有的电信网络不法分子在骗光受害者财物后,并不会立即收手,而是会进一步诱导受害者去各大网贷平台贷款,然后继续对受害者进行“吸血”,受害者在贷款后更加渴望赚钱还款,不法分子更是利用了这一心理,继续对其进行欺骗,使受害者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负债累累。

  在“刷单返现诈骗”类案件中,在受害者加入刷单群后,不法分子会以刷单高额返利为诱饵,诱导受害者用自己的钱进行刷单。当受害者钱财所剩无几之时,不法分子会继续要求受害者进行刷单,并以“一旦完成任务,几分钟后马上全额返款”为由,诱使受害者去各种网贷平台申请贷款继续用于刷单。当受害者以为自己顺利完成“任务”时,不仅无法获得还款和佣金,还会面临更多的债务。

  《报告》指出,除了财产损失外,电信网络诈骗还会对受害者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受害者在察觉到被骗之后往往会产生自责、后悔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会失去对社会的信心,抱怨社会,产生对社会产生不信任。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短视频时代,在电信网络诈骗的视野下,短视频平台成为众矢之的,结合反诈实际,《报告》对利用短视频平台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诈骗链条具有延长性。一方面,利用短视频平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呈现链条化的分工模式,上下游所涉人员较多,比如,在一些案件中,账号运营者负责引流,而其后的诈骗分子则是负责与被害人具体对接。为此,有的诈骗团伙为逃避平台监管和打击,长期收购短视频账号进行有组织、有预谋的诈骗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的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不局限于平台中,而是链接到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或支付平台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短视频平台情景下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在实施中有90%的比例会引流至第三方平台。

  二、诈骗数额具有累积性。已发案件显示,在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数额上,尽管总体数额较大,但单笔数额较小。《报告》指出,这种犯罪伎俩利用了被害人不愿维权的心理,规避了平台监管。比如,有不法分子采用直播间“刷礼物抽奖”的诈骗方式,诱导粉丝刷小额礼物,并在直播间摆放空纸盒营造真实抽奖的氛围,在粉丝刷大量礼物后开奖,抽奖环节实则是不法分子提前安排好的“托”,并不会真正返利。

  三、诈骗手段具有隐匿性。《报告》指出,尽管短视频平台实行严格的注册账号实名制,并且对视频内容采取严格的监测制度,但仍有不法分子逃避监管,盗用、虚构身份信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一些诈骗团伙将窝点设在境外,与“卡商”“码商”等黑灰产业交织,利用跨境支付平台,逃避监管打击;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乔装打扮,通过变声软件掩盖真实身份,或者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编造虚假身份、虚构IP地址,跨时空、跨地域、有组织地实施诈骗。

  《报告》还指出,诈骗不法分子集团化职业化趋势凸显,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时,一般会通过更改、虚拟来电号码,篡改IP地址;在案发后,犯罪团伙可以快速变更作案短视频平台,更换平台账号,反侦查能力较强。

  四、诈骗对象具有广泛性。短视频平台用户众多,受众广泛,也正因此,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群体呈现增多态势。《报告》指出,相较于以往的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在老年人这一群体,涉短视频平台的电诈被害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老年人之外,未成年人、求职大学生等也容易成为潜在被害对象。

  实际上,随着犯罪分子诈骗技术和手段的升级,互联网平台的反诈技术和措施也在不断升级。前端预防、被害预防和常态化治理,构建多层防范与多方共治的长效机制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主要关切和核心要旨。

  《报告》指出,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积极依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范要求,在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和预防、监测和处置以及查办和惩处等各个层面,不断总结有效经验,创新引入各种技术和组织手段,强化平台内外的联动响应,提升各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现、处理和惩治水平。

  针对短视频平台往往成为不法者前端“引流”行为地的特点,《报告》指出,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事前识别和预防的方法,在违法犯罪链条前端阻截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特别是主流短视频平台建立的各具特色的风控模型,具有算法工具自动化和风险及时预警等特点,能够自动识别风险,改进了电信网络诈骗提醒流程,实现第一时间有效预警。

  《报告》透露,2022年1月至3月间,抖音平台每天运行反诈模型100多个,执行风控策略9000多条,拦截风险账号登录3亿多次,阻断了超过93%的欺诈行为。在世界杯拉开帷幕之际,为保障用户财产安全,抖音还发布《关于世界杯期间严厉打击赌球诈骗的公告》,针对特殊社会热点事件积极开展反诈预防,提升应对新型诈骗的治理水平。

  《报告》还提出,短视频平台为了落实平台责任,除了应用风控模型等新技术之外,还优化了朝向用户的风险提醒方法和流程,体现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的提前化和及时性。

  一般而言,短视频平台根据风控模型识别出的电信网络诈骗账号、设备、行为及内容,平台所辖的安全干预产品就会立即进行处置拦截,并且依据风险程度及时向受骗用户发出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醒。比如,在抖音平台,平台会以搜索提示、浮条、站内信、弹窗、视频通话等多种形式主动提醒用户,保护其免受欺诈,全方位提高用户防骗意识。

  《报告》还提及一些公私合作、警企合作的协作机制,做到了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共同最大化。比如,公安机关反诈中心反制系统和抖音平台安全中心鲨鱼智能反诈系统协作配合,密切跟踪诈骗账号信息、转账资金链条等案源数据,收集分析用户提供的涉案线索,创新“数字反诈”新模式,依托现代警务科技,利用短视频平台新兴技术,警企合作,打造专业骨干力量,查办惩处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