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如何把握网络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2022
11-26

如何把握网络短视频的发展方向

  短视频是指以网络媒体为传播渠道,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是继文字、图片、传统视频之后又一种新兴的内容传播形式。它因短小灵活、传播便捷、社交属性强等特点,一经产生便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优质内容稀缺,同质化竞争严重,品位、格调不高等。要实现短视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对运营方来说,把握其规律性,掌握好发展方向,才是长久之道。

  当下,短视频热度不减,但以搞笑、猎奇、歌舞、萌宠等类型的娱乐内容居多。人们需要娱乐,但又不仅限于娱乐,明白事理、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等都是很现实的需求。也就是说,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样性、多重性,需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供给,而不是只偏向某一类、某几种。因此,短视频的运营方没有必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困守一隅。

  那么,如何判断人们的需求?当下有一种流行的做法,就是通过短视频平台对用户的观看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即“智能算法”,从中发现大众的喜好,作为内容供应的依据。这种算法看起来似乎很懂用户,但实际上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算不出人们潜在的文化需求。也就是说,人们的精神需求很多是潜意识中的、心灵深处的,很难主动提出来,只有等到作品面世,才能去欣赏、品评。《哪吒之魔童降世》叫好又叫座,但在影片上映之前,并没有多少人了解该片。这种潜在性决定了一般的市场预测方法会失灵。文化产品不同于冰箱、洗衣机,可以一用十几年。也就是说,数据显示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过时的。由于上述两个原因,过度依赖算法数据会使模仿式生产、同质化竞争加剧,从而使短视频的路子越走越窄。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尊重短视频的文化属性,广拓思路、激发创意,不断提高真正的文化市场判断能力。比如,2018年抖音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伙人”计划,获得点赞超过31亿次。就当前来说,财经、军事、科技、教育、健康等领域的短视频业务开发尚浅,正等待业界的进一步开拓。

  短视频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长,主要是市场的作用。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利己先要利人,讲信誉才能聚人气,有担当才能有发展。按照这个逻辑,市场在不断地大浪淘沙。不少企业进入容易,出局也快。大凡沉淀下来的成功企业,无不是靠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信誉和口碑,最终赢得用户和市场。短视频的经营也不例外。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必须丰富产品内涵,很好地满足用户愉悦身心、获取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单个短视频容量有限,很难面面俱到,但有这样高标准的追求和整体考量,对一个短视频平台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无论是大众媒介还是文化产品,都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要想有前途,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承载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应讲品位、讲格调,肩负起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人的原始欲望、低级需求。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到,紧随廉价笑声之后的是深深的无聊。相反,弘扬真善美、内涵丰富的短视频则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比如,2018年北京新媒体集团等几家单位联合发起2018“温暖的力量”短视频全网征集活动,仅两个月时间,就征集到1万余条短视频,“暖视频”变成热词,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从中体会到自豪感和幸福感。以小博大是短视频可以期许的未来,但这必须建立在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的基础之上。短视频虽短,但不能短了志向,不能弱了责任。

  短视频虽短,仍属于视听艺术的范畴,也要遵循艺术创作和接受的规律。目前各大平台上的短视频,总体而言数量较多、质量偏低、艺术性薄弱。这在短视频产生初期的野蛮生长阶段,有其必然性,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如果不在艺术性上下功夫,很难走得太远。中华美学自古就有“立象以尽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之说,讲的就是艺术形象、艺术表达对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如果艺术性不强,感染力、传播力就会大打折扣。增强艺术性,就是提高竞争力,抓住先机者无疑会获得竞争优势。前不久,舞剧《杜甫》中有一段舞蹈短视频《丽人行》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就在于演员演绎之传神,艺术水平之高超。当下不少短视频经营者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娱乐”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没有错。但是须知,“娱乐”不是“愚乐”,它要以审美为基础,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精神的愉悦,才能有更广泛的受众、更持久动人的魅力。随着人们欣赏品位的不断提高,更是如此。所以,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对节目进行更为艺术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设计和生产,在更好地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袁正领)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