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热声终选影片公布纪实影像的“自在表达”没有止境
2022
11-07

热声终选影片公布纪实影像的“自在表达”没有止境

  “热声”短片征集进入第二年,经过近2个月的严格审片,热声2022终选作品脱颖而出,

  5部纪实短片分别为(《野生导演》、《笼》、《青春,一场不愿醒来的梦》、《水老鸦》、《博弈传销1040》)影片风格和题材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导演希望用影像抵达多元多样真实的想法。

  作品简介:梦想着成为“中国抖音界周星驰”的源头哥,是一位在义乌从事短视频带货的“草根导演”。为了“小人物精神世界”的执念,他选择与资本进行抗衡,迷茫与未知充斥着他的创业路,难以抉择。属于他的“野生导演”梦,会如期而至吗?

  观察式跟踪拍摄了一位抖音短视频作者坎坷的生活与事业,记录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梦想。叙事较为饱满,人物表现充分,对短视频创作这一鱼龙混杂的新产业有较深入的揭示。

  源头哥这个人物捕捉得非常到位。他的执拗和不忿,让他坚持自己,挑战既有规则。然而这一切都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那么多的徒劳。但是在“推石头”的过程中,源头哥并不感觉到疲惫,那种努力是能够打动观众的。

  导演长时间的记录和凝视,让这部纪录片在众多影片中与众不同,这部纪录片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记录了当下,让人对源头哥的威力产生无限的遐想,甚至想第一时间去抖音搜索源头哥的账号,双击666,给他个红心。

  源头哥是个尝试破局的人,他比“普通”响亮一些,比“平庸“倔强一些,但终究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有宏图理想,但还在寻找使力气的方向。影片零距离地捕捉了一个想要有所创造的普通人不断失败、失望、再洗牌重来的精神旅途,很野生、很真实、很动人。

  作品简介:邱宸宇,我的双胞胎哥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轨迹。在邱宸宇不断地找工作、考试的循环中,家庭矛盾逐渐增多,曾经童年的点滴也被一点点拉扯出来,映射着现在的种种困境。

  作者较为细腻地拍摄了家庭中一位父亲对儿子过度关照所造成的整体性失落,儿子在这种窒息的关怀下性格遭到严重扭曲,父亲则我行我素地持续控制儿子的生活。这种家庭关系在中国也是一种典型性的存在。作为一部自省式的家庭纪录片,作者的影像叙事自然,内在张力却较为饱满。

  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一个父亲同样不能选择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有一个性格懦弱、自理能力极差的儿子你该怎么办?片子里的父亲就像希腊神话中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一样,周而复始而又徒劳地为儿子打理着一切:教他骑电瓶车、为他找工作,甚至异地租房陪他打工。在创作者——妹妹的眼里,上帝在赐给父亲一个儿子的同时,就为他创造了一个笼子,这种生活也许一直要持续到他离开人间。

  《笼》即原生家庭,这一题旨在影片故事的徐徐推进中跃然呈现。主人公与父亲的关系,剑拔弩张之中是一种爱护,但矛盾的是,又是一种控制。笼子可以保护好你,但却限制了你的自由,这是中国式家庭关系下极具普遍性和社会性的问题。下一代如何培养、如何教育,这部纪录片给到了一种全方位的反思。在二孩、三孩彻底开放的政策之下,家庭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更为紧迫,也更值得人们深思。

  导演拍自己喋喋不休的父亲和沉默寡言的哥哥,动静的对冲之下,中国式亲情织起的“笼”逐渐显现。人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成为独立的自己?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品简介:来自广西科技大学的陆贺成及李维和,要在一年里亲手制造一台全新的电动方程式赛车,这个过程几乎需要他们把所有的空余时间投入进去。上一年,他们与奖杯擦身而过,而今年新的赛季,陆贺成和李维和已经升入大四,他们要抓住青春的尾巴,最后一次向前三名发起冲击……

  这就是青春和大学本应该有的样子,摄制制作节奏把握得特别好,观赏性比较强,观看过程还时常有感动的作品。

  非常喜欢这部影片。这是一个我通常不会感兴趣的主题,但它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给了我真正的洞察力——就像许多优秀的纪录片一样都有伟大的特点:结构良好、很好地运用音乐。

  这部电影有很多关键词:青春、热血、伙伴、为了一次突破通宵熬夜、为了热爱的事义无反顾。影片的叙事结构完整,事件有起有落,情绪层层递进;质感也很亲切,让人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时代,身边有着一群性格各异但值得信赖的好伙伴,大家一起激动、一起紧张、一起失落……非常纯粹,令人怀念。

  作品简介:老杨为游客进行鱼鹰捕鱼表演,洱海是他的人生舞台。但是由于洱海水质的不断变差,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一切围绕洱海开展的生产活动都被叫停,与此同时老杨被查出身患癌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身体机能的损坏将他的生活裹挟其中。鱼鹰即将远离洱海,他奋力歌唱,只为那即将逝去的时光。

  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美丽的风景遮掩不住洱海边上普通百姓生活的无奈和酸楚,杨月岗离开了船,离开了洱海,就像他饲养的水老鸦离开水一样,是活不下去的。杨月岗的一生,沉入洱海深处,激不起任何浪花,在你的心底呢?是否有哀伤正在慢慢蔓延……

  影片通过细致的跟拍、干净的剪辑,成功刻画出常年在大理洱海边,表演经典红歌演唱与鱼鹰下水捉鱼这一混搭才艺节目的老人杨月岗的形象。导演冷静克制地在镜头叙事中注入对角色的感情。片尾,患病的老杨力竭的歌声与逐渐失去演出机会的老鱼鹰声嘶的挣扎,因背景中正在整治环境的施工噪音,更显苍凉与孤独。

  《水老鸦》的故事关于衰老、孤独和死亡,66岁的老杨面临着禁渔,工作即将消失、同龄人去世、房屋搬迁和病痛折磨等种种波折,他自己的生命进程和无处可去的鱼鹰形成凄凉的镜像。影片也留给我们一个问题:社会进程加速,那些暂且“落后”的老人怎么办?

  作品简介:本片记录了丈夫将陷入传销的妻子骗到北京某一反传销组织,并在几天的时间内希望通过反传销讲座的方式,让妻子放弃回广西继续从事传销的过程。

  这是一部很勇气的作品,也是一部很值得推广和科普的作品,传销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太坏,却屡禁不绝。

  通过一对夫妻的视角,把传销这一社会议题表达得十分清晰、十分生动。丈夫的挣扎和痛苦,妻子的执迷不悟,孩子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

  一切挽留仿佛都是徒劳,事情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空留一声叹息。你能通过影片感受到传销深深的恶,而这一切,都被导演通过镜头传递了出来。

  传销是个错综复杂的社会议题,这类题材最难得的一点是避免单向度的道德审判,多角度地呈现当事人各自的精神世界。影片聚焦一对已然“神离”的夫妇,丈夫极力挽回深陷传销的妻子,方法用尽,妻子仍然拒绝“回头”。双方都无话可说,一种无力感在妻子和丈夫的眼神里有了同等的体现。

  《思念化作歌》像是一首抒情诗,将生活的小片段用饱满的情感串联,真挚动人;同样讲述人际关系的《廿五号宇宙·1》取了另一面,用短短的对话展现了沟通的停滞。而在一个《寻常周末》尝试做一点不寻常的事,也许就是打破停滞的开始。

  《当绿叶枯黄TIMELESS》将现代舞蹈与树叶的枯荣交织在一起,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蔓延平行;《影像列车》则用日常的物品打开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意外营造出超时空的意境。视角、形状、故事和情感,因流动而生动。

  影像不只观察现实,它也能进入人心的幽微处,探索和表达多元多样的真实。“热声”希望和青年创作者一起,用独特的眼光和声线,在当下的时代发出真挚而有力的声音。

  导演: 杨皓类型: 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线(浙江师范大学)片长: 84分钟(最新修改版) / 56分钟

  在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上,杨皓回应,“作为青年的影像创作者,我将继续带着这份认可,在未来通过镜头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可能,谢谢。”

  凹凸镜DOC:《野生导演》有很多魔幻的场景,这些内容全部真实发生的,还是说有一些是特意的设置?

  杨皓:《野生导演》所拍摄的内容都是在不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我尝试着通过一种观察式的手段来观察源头哥的人物,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他一系列行动和事件,跟拍他的创业的走向,都是一种观察上的角度来进行拍摄。

  杨皓:最开始我说我是一个做纪录片的学生,想对于北下朱的创业年轻人进行拍摄。其实他是拒绝的,他觉得很多媒体的拍摄是一种消费,并不会给他带来多少的价值,当我们在逐渐聊起来,源头哥说我拍我的只要不干涉他就行。这就慢慢的打开了一个入口,我们互相也比较诚恳,他也感受到了,后来我们就慢慢的成为好朋友。

  凹凸镜DOC:你最初这个片名叫《走向春天》,从《走向春天》到《野生导演》感觉会有从一个文艺到更接地气的过程,当时片名这是怎么想的?

  杨皓:这部片子是我在去年的9月份开始找到这个题材拍摄,我最开始在接触题材的时候,其实源头哥并不是我的第一个拍摄对象,当时拍摄的第一个对象叫英姐,是一个70后的女性。

  义乌这个地方其实它很野生,源头哥他也在拍他的片子,我们两个都是野生导演,因此就有了《野生导演》。

  杨皓:首先我觉得在取名的时候,人物所面临的所在的环境,它就是一个野生的环境。义乌是中国的小商品之都,物流非常发达。

  凹凸镜DOC:有十几家媒体都拍过这个地方,包括看到源头哥被其他媒体拍摄,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片子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

  杨皓:对我自己而言,最大的不同的是我用了很长时间关注一个人变化。有一些媒体的时间比较局限,可能更关注在结果发生之后,源头哥对于一些事件的回顾和总结。我觉得《野生导演》是现在进行的语态之下,相对而言更有一些力量感。在这个短片的版本里面,我对市场的概括是比较少的,主要是源头哥这个人。我在长片做了一些填充,将人物的命运和市场的环境相结合起来,我相信会让大家看到更“立体”的源头哥。

  凹凸镜DOC: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你们一直生活在一起。他是怎么看待你专业做短片和他自己做导演这件事?你也是导演,他也导演,你们俩在业务上有什么交流?

  杨皓:他开始对我保持了一个坚强的外壳,但慢慢相处了之后,他觉得我可能有点“专业”。他会问我,比如他写脚本的时候会给我发微信,想让我帮他看一下,我说这些术语我不太懂,比如“点焦”,我想可能是“变焦”。他归纳一些名词的能力很强。我会跟他一起讨论,但是我觉得在短视频领域他懂得比我多得多。

  凹凸镜DOC:他对导演身份的认知和你对导演身份的认知,你俩的冲突你有没有想过变成片子的主题?你有没有想过把你自己放进去跟他一起探讨?

  杨皓:我在拍摄过程中,我对于他的介入性比较少,因为他很有表达欲,我尽量保持客观的。

  杨皓:我发了两次给他,第一次他可能没有时间看,就简单回复了一下。第二次的时候他对我的视频是非常认可的,在他的抖音里面也专门艾特我,进行表示感谢。他认为《野生导演》纪录片将是他后半生最大的一个精神财富,我记录了他一年以来在北下朱他自认为“魔怔”的状态,他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很有情怀和理想,当他可能赚到了钱,或再过10年以后回头看《野生导演》,他觉得他的内心会得到满足的。

  凹凸镜DOC:影片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源头哥说:“我父亲认为我会成功,你呢?谈谈你的想法。”你作为导演,你的想法是什么?

  杨皓:在这个影像空间里面,我用这句话作为结尾,是想让观众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考虑完成观影。在影像之外,我非常认可源头哥的这股野劲儿,他每天坚持去学习、进取的力量,我是非常认同的。但他同时面临着方向上的“失衡”才导致了没有变现。

  希望他在“校对方向”之后,能够打造他的一片天地,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他把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要所谓的“回归正常”。

  “木子记录”运营人,2019年起开始纪录片拍摄,作品曾入围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学院”培育单元、第十一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曾获“AME影像行动2.0”季度佳片等。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