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热点分享 > 张一鸣卸载抖音了吗?如何打造让人欲罢不能的短视频作品?
2022
10-30

张一鸣卸载抖音了吗?如何打造让人欲罢不能的短视频作品?

  一部能让用户依赖并上瘾的作品,一定是抓住了用户的痛点、痒点、爽点,很好地利用了上瘾机制的作品。

  “有时候晚上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点懊恼,诶,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晚睡(我真心觉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去休息。我现在虽然还经常没计划,但是至少发现太迟了,不懊恼,马上去睡了。”

  推崇“延迟满足感”、外界看来极度理性的张一鸣,也会被短视频算法引导的短视频带入到一种纠结中,不知道现在的他,是不是用理性跳出了上瘾模型,克服了在短视频中的挣扎,是不是卸载了抖音呢?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电视嗑瓜子,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可要是叫你拿这一个小时去读书、学习、运动,你又会觉得特别漫长,度秒如年。

  也就是说,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得到嗑瓜子这个行为的反馈。而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是希望得到即时反馈的。反馈的时间越短,你的感觉就会越愉悦。

  为了抓住人的眼球,短视频必须在短时间内把夸张的笑点、雷人的画面、洗脑的神曲都集中到一起。就像嗑瓜子,上下牙咔嚓一声,就能吃到瓜子肉。而且一旦嗑了第一颗,就会接着嗑第二颗、第三颗……完全停不下来。

  刷短视频时,我们手指一滑,就能收获15秒钟的快乐……如同嗑瓜子,不知不觉就嗑完一整包一样,短视频不知不觉就能刷几个小时,这两种都是典型的即时满足行为。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工作学习时,几分钟就好厌倦,而一旦打游戏刷视频,就可以连续一天不停歇?

  这是因为游戏视频带来的强刺激,让多巴胺不断分泌,欺骗大脑,产生虚假的快乐;一旦停下,多巴胺过度分泌,能量消耗过大,带来的空虚感,会让人如坐针毡!

  而最可怕的是:这种“爽”的感觉,是可以被算法设计出来的,是可以通过手机娱乐软件的算法推送,让我们持续获取快感从而上瘾的。

  人类的快感来源于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让大脑兴奋。当我们被外界刺激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 从而让产生“快感”,而持续有节奏的快感,则可以让我们“上瘾”。

  以嗑瓜子为例,我们嗑瓜子时候可以一个接一个不停的嗑,但是如果把瓜子仁全部剥好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却不想吃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就是一种奖赏机制:每嗑一个瓜子,从嗑到嘴里到吃进去的时间是很快的,只需要几秒钟我们就会奖励自己一点香香的味道,得到了嗑瓜子这个行为的奖赏。

  于是我们可以不停地嗑下去,直到感到口渴乏味为止。当然,很多人还是会喝一杯水继续嗑下去。

  “算法推荐”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不停的收集我们的数据,站在高维解读你、透视你,审视你,知道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然后无限满足我们的喜欢,你越喜欢什么,就反复给你推送什么,挖掘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无限“上瘾”。

  短视频另外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在于,它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人们刷短视频时可以得到一些情绪安慰或者情绪释放的机会,因为短视频的代入感很强。

  15秒左右的时长很符合现代社会的传播节奏,同时又大多采用第二人称的录制形式,是一种强代入模式。从心理代入角度来讲,受众在刷短视频时很容易和主播共情,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以弥补日常生活中情感体验的匮乏。

  综上,明白了短视频让人上瘾的机制,就能促使用户对你的作品产生依赖,让你的作品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样,这种上瘾机制也能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和使用互联网产品,把自己非常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中。

  作为一名短视频从业者,或者有意转行短视频行业的人士,如果你深谙这些上瘾机制,再创作时就很清楚到底生产哪方面的内容最容易出爆款,而不至于像无头苍蝇那样做了很多无用功,费力不讨好!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