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起初很多公司对于短视频时长的定义是有着不同看法的。从最初的20分钟到现在的15秒,再到几分钟的vlog。从2012年到2019年,在短视频行业也算是发生了不少的大事,同时也造就一大批网红。
一休曾经问过一位搞营销的朋友,互联网流量难搞吗?得到的回复是“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看手机,互联网流量一直存在,只是它更加的碎片化了,怎么利用互联网工具将碎片化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谁就能做大”,短视频就刚刚好诞生于这个属于碎片化时代,而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推出短视频产品,竞相来争夺这块新兴的互联网流量蛋糕。
目前的短视频产品,主要还是以某音短视频为主流,快手、微视等其他短视频虽然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用户群体。但体量还没有得到指数式的爆发增长,而今天一休在商标局看到了,小米科技向商标局提交申请的一个商标“围观”获得商标局的初审通过。
一休便好奇的查询了一下“围观”这个商标究竟是什么鬼。却意外发现了小米的一款名为“围观小视频”产品,但这款产品貌似已经于2017就停止运营了,具体原因一休就不分析了,只能表示有点可惜,毕竟在2017年的时候,短视频的竞争刚刚白热化,一旦能坚持下来,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据数据显示,2018抖音的营收为200亿元,广告业的净利润有多少,大家心里也清楚,而小米集团2018年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为86亿元。
但2019年的小米似乎又有动作了,“围观”的商标,小米一共是提交了4个,通过了2件,有2件进入了驳回复审阶段。其中的一件已经于2019年7月13日获得商标局的初审公告通过,这意味着小米一直从未放弃过对这个短视频商标的申请,2017年被商标局驳回的时候,小米就已经开始准备商标的答辩事宜,如今也终于得偿所愿。并且一休查询到“小米围观”的官方号自2017年断更后,2019年又重新活跃了。这是否意味了一些什么?随着5G的到来,必将会掀起一番新的“短视频”竞争,谁最终能从乱战中脱颖而出还不得而知。
关于小米“围观”的商标,有网友表示”起这个名字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毕竟短视频就是需要有人围观观看,才能火爆起来,没人围观的话,基本也就凉凉了”。确实在一款新的APP面世的时候,APP的名称对于APP的传播确实会起到不小的影响,至少在营销费用上的支出可以省下不少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douyinyunying.cc/?id=3175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运营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