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寻找浙江最会在镜头前讲医学的科普高手这场国字头短视频活动全国头条就等你了!
2022
09-29

寻找浙江最会在镜头前讲医学的科普高手这场国字头短视频活动全国头条就等你了!

  都市快报联合科普中国推出 “浙”里医学·“医”起科普——浙江地区医学类短视频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浙大二院、浙大妇院、浙大儿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浙大口腔医院、浙一国际保健中心、省中医院、杭州市红会医院、嘉兴二院、湖州一院、绍兴市人民医院等省内医院和医生们的投稿,还有来自浙大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医学院等高校的支持。

  从谈“瘤”色变到正确保护“小心肝”,从注射玻尿酸的安全疑问到胃食道反流外科治疗那些事儿,从正确佩戴隐形眼镜小tips到关灯后刷手机的各种危害,这些有趣、有料、有温度的短视频,用数字化的方式诠释了医学科普的意义。

  中国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都市快报作为2022年度科普中国融媒发展省级试点单位,此次联合推出短视频征集活动,正是希望征集出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普作品,推出一批弘扬正能量、公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科普作品,大力提升科普原创能力。

  浙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范军强算是医生圈的大V,他的《外科医生的一天(手术日)》点赞数就近50万。

  范医生置顶的第一条短视频就是《为什么要做科普》。是的,临床工作很忙、同时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生为什么热爱做科普呢?范医生的解释道,他做科普的目的,是让大众来了解专业知识,包括肺部小结节、肺部肿瘤、食管肿瘤等,这样在门诊就诊时能少走弯路,同时也避免大家去相信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医学知识,同时做好预防工作。这次,范医生带着他最新的科普短视频《小细胞肺癌》参与了这次短视频大赛。

  和范医生有着同样初心的,还有宁波市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的陈祺,从医17年,去年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坚持拍科普类短视频。初衷就是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他的科普,思考、咨询、就诊。

  “只要粉丝在增加,就意味着通过短视频了解医学知识的人就多一个,我就有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有人就是因为看到他的短视频来就诊,及时发现早期肿瘤并做了手术,这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在陈祺拍的短视频里,最醒目的分类就是#医学科普#,从值班最常见的阑尾炎,到世界肝炎日发一条关于“小心肝”的健康科普内容,“拍了很多,也很粗糙,都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临床碰到病历就及时拍下来,下班后准备文案,自己用手机完成剪辑,“有时也会需要查阅医学文献,这些对我自身也是一个提高。”

  “外科医生的心都是铁做的,有时候却柔软得无以复加”。陈祺的微信名叫“柳叶刀客”,微信头像是普朗克,签名档写着:生不能为相济世,亦当为医救人。这是他当外科医生的初心,也是拍医学科普短视频的信心。

  “身边长辈很喜欢转发一些知识类短视频,有些还是伪科学,但老一辈深信不疑。”想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去辟谣,为牛诤打开了研究短视频的大门。

  2020年1月,牛诤发出第一条短视频就收获了5万粉丝。“可能我比较幸运,我的内驱力来自我的粉丝,有正向的反馈就会激励你坚持下去。”现在牛诤门诊90%的患者,来自于短视频粉丝,最远有来自内蒙古的患者,还有一位学生高考完就来门诊拜师,想做她的医学生。

  经过两年多的磨练,牛诤有了自己的经验,想要做好医学类短视频,“专业性+通俗性+时效性”缺一不可。“首先是要有专业知识做铺垫,能传达正确的观念和认知,这和我们医生十几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密不可分;通俗性就要用大众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医学知识是严谨的,但表达可以接地气,比如30秒的短视频能清晰地传达1-2个知识点就很好,不能求多;时效性有点像你们新闻记者找选题,关注热点,像九价HPV疫苗扩龄的消息,三天内关注度都非常高。”

  在牛诤看来,医学科普已经从原来单纯讲解疾病的阶段,升级为健康科普,拥有更广泛的范畴,包括健康素养的培养和社会层面的深层涵义。

  张力三是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虽然在睡眠医学领域很资深,但在医学科普短视频上还是一个萌新,半个月前才上传了第一条短视频。“去年就想做,这次终于下定决心。” 从“头痛”聊到“打呼噜”,脱下白大褂、穿上白衬衫的张力三开始以短视频的形式来做科普。半个月发了18条原创内容,其中,《睡不着就意味着你失眠了吗》一播就获得了一千两百多的点赞,这对于一个只有两百多粉丝的号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数据。

  刚开始有点结结巴巴,这两天他一口气又录了18条科普短视频,”讲得更流畅了,更接近于我工作中的状态“,对于近期医学科普短视频的战果,张力三挺满意。

  除了医生的本职身份外,张力三一直是一位科普达人,从2013年开始讲述一些睡眠医学的故事。打开他的朋友圈,就是一本电子版的科普教科书、急症室和睡眠门诊的科学故事集。

  对于医生做科普这件事,张力三觉得很有必要,不仅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让医生的形象更有温度外,也可以利用新渠道和新力量去传播医学方面的科学知识。有些人刷到视频后会向他发私信询问:失眠能根治吗?失眠药物会不会成瘾?小朋友课堂上经常睡着了怎么办?有了这些平台和方式,医生和病人之间有了更垂直的交流,可以帮助到一些求医无门的人获取想要的信息。

  除了拍医学科普短视频外,前阵子张力三也重启了“好梦无边”的公众号和视频号。入睡时脊髓固有性肌阵挛、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张力三研究的是全病种睡眠障碍,对于这些公众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名词,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做科普。

  很多人都刷到过翟凌云那条《快速病理诊断,良性手术室的医护们集体鼓掌》吧,全网播放量1.6亿,货真价值的爆款。但她倒不认为自己是大V,只是一个一线医生,以短视频的方式记录手术室日常,传播科普知识。

  翟凌云是浙大二院妇科的主治医生,最早一条科普视频诞生于2020年。“我做的是妇科肿瘤相关工作,很多病人患病后会沮丧、抑郁,甚至会和家属产生冲突,抗癌路上有太多坎坷了。”有一次,翟凌云在医院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子女陪伴,但心态很好,在医院检查的时候还唱歌,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她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下了老奶奶乐观的身影。这是翟凌云拍的第一条短视频。“我想记录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去鼓舞其他人。生病的现实不能改变,但你能改变的是心境,有了好心情,才有勇气对抗疾病。”

  到目前为止,翟凌云已经发布了182条短视频,两年拍下来,她的方向从记录日常渐渐变成了做医学科普。做科普的初心是看到太多肿瘤病人的疾苦,希望能通过科普告诉大家预防癌症和疾病的知识。正反馈机制是,在做科普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她也不断学习,拓展了知识面。

  翟凌云的科普视频很有趣,活灵活现,甚至会有一些表演风格,“科普不能做得枯燥,不然10秒就划过去了。“她也相当高产,有了idea就支上手机在诊室里录,加上剪辑发布,基本每天都会有一条原创医学科普短视频诞生。翟凌云也乐在其中,为了拍好短视频不断查阅资料文件,经常在SCI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上找灵感。做科普是希望大家少生病或者不生病,因为除了基因以外的致病因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都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免疫功能下降就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接下来她打算拍一些短视频,呼吁大家从根源上改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像熬夜、抽烟喝酒、不运动等,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

  关于拍医学科普短视频这件事,翟凌云举了复旦教授陈果的例子,陈果说过一句话: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自己活好,二是自己活好的同时,帮助别人活好。翟凌云说:“我现在做的就是这两件事而已。”

  本次短视频征集作品内容涵盖疫情防控、科学技术、特殊病例、团队协作、医学辟谣、医学科普、健康科普等方面。既欢迎严肃严谨的医学日常,也欢迎有梗有趣的医学分享。

  海选:2022年9月9日-10月8日,从规定时间内提交的作品中,选出合格参赛作品进入复审;

  复审:2022年10月9日-10月23日,由评审委员会共同对入围作品进行投票,提名优秀作品;

  终审:2022年10月24日-11月5日,以专家审评的方式综合公众支持度,从提名作品中选出各类荣誉作品。

  扫一扫,就能参加都市快报联合科普中国推出的浙江地区医学类短视频征集活动。

  短视频投稿和活动咨询,欢迎发送至专题邮箱,邮件标题请标明“科普中国短视频”。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