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旋律有范、节奏变化丰富的 音乐,是动作电影预告片的核心。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影预告片。剪辑技艺再牛逼,音乐平庸,预告片就平庸;音乐品位高,曲子编辑的好,那么剪得糙一点都没关系。
音乐是最直观给你“感觉”的东西,2分钟的音乐包含着巨大的情绪流,一个字也不用讲,音乐一起,就能触动你的情绪,这些抽象的大主题里面又能细分出无数具体的意象。
2. 根据音乐,普通镜头的剪辑要故意不压在节奏上,只把重要镜头压在节奏。
剧情片里,说出的一句话,要接住;爱情片里,抛出的一个媚眼,要接住;动作片里,射出的一颗子弹,要接住。
“刺激——反应”链条,是一组镜头最常用的叙事方式之一。给了刺激就一定要有反应,一组镜头才有结束感,结束之后再开始下一组镜头。路一步一步走,话一句一句说。
好莱坞预告片的音效使用量是非常小的,随便打开一支好莱坞大片的预告,旁白和音乐占音响总量的90%,只有在关键的地方才有一两个音效。他们最重要的是对白,对白一起,音乐都会降好几个量级。
音响设计涉及到的声音层次有三层:音乐、旁白、音效。原理是:“此起彼伏,有起有伏”。
从大的音乐结构来看,必须做到“有起有伏”,音乐的能量不要一直高或一直低,需要变化。我们一般做音乐,同一个旋律走两小节,就要变化。要递进、中断或者旋律发生变化。否则观众看的时候会疲。
这里主要指音效和对白需要此起彼伏,简单来说就是“有音效的地方别有对白,有对白的地方别有音效”“音效和对白不要打架”。这个以剪辑师为主,在剪辑时就应该注意,音响设计师做辅助。
音响在频率上大致有“高、中、低”三个频率段,许多新的预告片公司作品,往往听起来不够饱满、音效怪怪的、衔接不够顺滑。原因有三。
大概就是这些。上面说的技术和技巧偏多,实际上能够直接带来一些外部的感官刺激,牵扯到特别多的故事原理和编剧原理,像如何做悬念、做矛盾冲突、做对抗、讲故事、加强带入感,如何把握剧透和吸引人之间的平衡等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douyinyunying.cc/?id=1138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抖音运营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