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视频制作技巧 > 视频“中国力量”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今日开展 近300件抗疫作品免费展出
2020
05-09

视频“中国力量”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今日开展 近300件抗疫作品免费展出

  “中国力量”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今日开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6日21时讯(记者 秦思思)今(6)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大型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中国力量”,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开展。

  据悉,自2020年1月26日以来,四川美院师生累计创作抗疫相关艺术作品1000余件,此次展览遴选出近300件优秀作品展出。展出时间从5月7日起,预计将持续到6月6日,每周二至周日9:30—17:00为开放时间,市民可提前三日通过“四川美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预约登记观展。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创作的《永恒与短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组宽5米高1.8的三联画《永恒与短暂》,这组作品由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创作,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川美有一个传统,就是艺术一直跟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时代共鸣。该作品选择了医务工作者在紧张的工作以后、从手术室下来或者是劳累一天以后非常困、非常劳累的一个瞬间来创作表达,表现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体现整个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战役中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在处理方法上,简化背景,舍去了环境的很多东西,采用了重色,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个动态和形态。实际在现实当中并没有这种暗黑的环境,这样创作是强化一种象征性。“创作就是这样,要进行一种相对的主观处理,融入自己平时的风格和个性化的创作语言,这样才能将你自己一贯的创作理念方法贯穿进你的作品,”庞茂琨说道。

  四川美术学院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树中也谈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他创作的作品《2020春潮涌动的黎明》,采用宽银幕的写实手法,里面有四五十个人物形象,形成一种疏密的、有节奏变化的、情节有高低起伏的关系。作品右上角有一盏路灯,照出来的光束带形成一种戏剧的效果,蔬菜从灯光下运出来,朝着武汉的方向去,形成一种动式,这种动式的组合是靠人的各种关系安排来呈现的。而刻画得如此生动的原因,皆是因为惯于用作品表现生活。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陈树中创作的《2020春潮涌动的黎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疫情期间,陈树中从新闻里看到,全国各地菜农们在天还没亮的黎明时分就进大棚采摘蔬菜,把最新鲜的蔬菜装箱、过泵、称重、做记录,然后运上卡车去驰援武汉灾区。陈树中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己小时候在北方农村长大,所以对北方晨间菜市场黎明初升的光影交错记忆犹新,而装车运输的过程也并不陌生。“作品要跟社会生活、跟人民大众的命运相关联,这样的作品才有实践的意义。” 陈树中说道。

  “这是我!这是周主任!画得太像了。”杨雲翔和同事指着一组作品,兴奋得快跳了起来。

  杨雲翔是重医附一院的护士,也是重庆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这次,她受邀观展,万万没想到竟在展览上看到了自己的画像。站在一旁的作者刘畅也未曾想到画中人竟活生生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川美水彩系教师刘畅(左)和她创作的作品原型援鄂医护人员杨雲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博士生毕业的刘畅去年12月正式成为了川美的教师,疫情期间除了上网课等工作,便是看照片绘制医疗队员们的画像。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之前也是看的照片作画,不曾想到竟会和自己画中的人在展览上相遇。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因为作品,二人像是阔别许久重逢的好友,紧紧拥抱在一起。“我太开心了。” 刘畅和杨雲翔齐声说道。

  《COVID-19数字图迹(数字媒体艺术)》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艺术的载体随着时代的改变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力量”展览中,一组由“数据”组成的作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同于造型艺术,设计学院20余名师生、历时3个月创作的全球疫情监测系统《COVID-19数字图迹(数字媒体艺术)》从自身专业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出发,开展设计构思和构架。

  49米的通道里,师生们用多媒体技术,将在100天里搜集到的全球新冠疫情数据变化,用可视化效果展示出来。形象直观的可视化展示,让观众们体会到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携手抗击病毒。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吕曦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当代技术驱动下,在大数据和信息时代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和手段,是一种新的艺术呈现方式。它不同于国画、油画,也不亚于一副国画、油画,它最主要的目标是准确、清晰、直观的呈现数据,通过时间维度上所有数据的增量变化,让观众如临战场般地真切感受抗疫一线的画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

  “中国力量”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今日开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6日21时讯(记者 秦思思)今(6)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大型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中国力量”,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开展。

  据悉,自2020年1月26日以来,四川美院师生累计创作抗疫相关艺术作品1000余件,此次展览遴选出近300件优秀作品展出。展出时间从5月7日起,预计将持续到6月6日,每周二至周日9:30—17:00为开放时间,市民可提前三日通过“四川美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预约登记观展。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创作的《永恒与短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组宽5米高1.8的三联画《永恒与短暂》,这组作品由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创作,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川美有一个传统,就是艺术一直跟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时代共鸣。该作品选择了医务工作者在紧张的工作以后、从手术室下来或者是劳累一天以后非常困、非常劳累的一个瞬间来创作表达,表现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体现整个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战役中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在处理方法上,简化背景,舍去了环境的很多东西,采用了重色,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个动态和形态。实际在现实当中并没有这种暗黑的环境,这样创作是强化一种象征性。“创作就是这样,要进行一种相对的主观处理,融入自己平时的风格和个性化的创作语言,这样才能将你自己一贯的创作理念方法贯穿进你的作品,”庞茂琨说道。

  四川美术学院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树中也谈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他创作的作品《2020春潮涌动的黎明》,采用宽银幕的写实手法,里面有四五十个人物形象,形成一种疏密的、有节奏变化的、情节有高低起伏的关系。作品右上角有一盏路灯,照出来的光束带形成一种戏剧的效果,蔬菜从灯光下运出来,朝着武汉的方向去,形成一种动式,这种动式的组合是靠人的各种关系安排来呈现的。而刻画得如此生动的原因,皆是因为惯于用作品表现生活。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陈树中创作的《2020春潮涌动的黎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疫情期间,陈树中从新闻里看到,全国各地菜农们在天还没亮的黎明时分就进大棚采摘蔬菜,把最新鲜的蔬菜装箱、过泵、称重、做记录,然后运上卡车去驰援武汉灾区。陈树中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己小时候在北方农村长大,所以对北方晨间菜市场黎明初升的光影交错记忆犹新,而装车运输的过程也并不陌生。“作品要跟社会生活、跟人民大众的命运相关联,这样的作品才有实践的意义。” 陈树中说道。

  “这是我!这是周主任!画得太像了。”杨雲翔和同事指着一组作品,兴奋得快跳了起来。

  杨雲翔是重医附一院的护士,也是重庆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这次,她受邀观展,万万没想到竟在展览上看到了自己的画像。站在一旁的作者刘畅也未曾想到画中人竟活生生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川美水彩系教师刘畅(左)和她创作的作品原型援鄂医护人员杨雲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博士生毕业的刘畅去年12月正式成为了川美的教师,疫情期间除了上网课等工作,便是看照片绘制医疗队员们的画像。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之前也是看的照片作画,不曾想到竟会和自己画中的人在展览上相遇。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因为作品,二人像是阔别许久重逢的好友,紧紧拥抱在一起。“我太开心了。” 刘畅和杨雲翔齐声说道。

  《COVID-19数字图迹(数字媒体艺术)》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艺术的载体随着时代的改变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力量”展览中,一组由“数据”组成的作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不同于造型艺术,设计学院20余名师生、历时3个月创作的全球疫情监测系统《COVID-19数字图迹(数字媒体艺术)》从自身专业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出发,开展设计构思和构架。

  49米的通道里,师生们用多媒体技术,将在100天里搜集到的全球新冠疫情数据变化,用可视化效果展示出来。形象直观的可视化展示,让观众们体会到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携手抗击病毒。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吕曦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当代技术驱动下,在大数据和信息时代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和手段,是一种新的艺术呈现方式。它不同于国画、油画,也不亚于一副国画、油画,它最主要的目标是准确、清晰、直观的呈现数据,通过时间维度上所有数据的增量变化,让观众如临战场般地真切感受抗疫一线的画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