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抖音运营 > 抖音干货分享:四种火爆抖音可模仿的内容策划套路
2020
04-29

抖音干货分享:四种火爆抖音可模仿的内容策划套路

  只要能抓住抖音红利,从素人一夜之间变成“网红”,拥有几十万甚至百万级粉丝。根据去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抖音是当之无愧的流量宠儿,而且用户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对个人或者企业来说,抖音都有至关重要的布局价值。那么,抖音难做吗?抖音怎么玩?抖音怎么火?今天裂推云抖音课堂跟大家分享四种火爆抖音可模仿的内容策划套路。

  这个和写脱口秀差不多,都是:铺垫+笑点(由铺垫可以制造一种预期,预期来源于“核心假设”,笑点即是通过对核心假设的再解读——这是脱口秀书籍《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的正统说法)。

  我想和大家分享两点:1.是抖音和脱口秀不一样,抖音更加注重表演艺术,而不是语言艺术。2.这个招式不仅仅在有剧情的情境下使用,在各种情况下发挥才智您都能获得效果,要知道就是要“于无人处发声”才是真正的创意。

  喜剧的写作方式大致如下:选择一个铺垫,列出各种假设选择一个目标假设,找出连接点列出其他的对连接点的再解读选择一个再解读,完成你的笑点。

  视角应该有两个特点:1与众不同;2传递正能量或者制造积极情绪。这是一个大招,可在评论中找创意。

  普通文案:真是惭愧,还没有小学生会撩妹。创意文案:你们要是小孩的妈妈就不会笑得这么开心了。张嘉译的社会走姿被人解释:由于演戏而患有脊椎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为外卖小哥点赞,说他们多辛苦多辛苦,后来开始有视频说:“难道我们就不辛苦吗?被老板骂,改方案到两点多没吃饭,他迟到半小时,现在快四点了我吃午饭,我的人生不辛苦吗?”

  《猫妖传》里面一个有个画面如下,如果我拍一个视频我采取另外一种视角:大多群演里面好看的小群演是表演专业的小姐姐平时串戏练习演技,我们怎么能把他们和普通群众演员做比较呢?实在不值得大家如此夸耀。当很多颜值超高的00后都在晒自己时,突然出来一个伸张正义的视频:说线后应该是在学校刷题的很可惜这个视频找不到了霍金刚去世的时候清一 色回忆霍金先生一生功劳的视频,但后来有人批评抖友只关注霍金,但忽视南仁东先生的。

  实际上看知乎的知友应该也知道将霍金与杨振宁对比。站在自己得不到,便宜别人的角度来配字1)之前一个妈妈教自己儿子做饭的视频,配字说:这样教出来的儿子不知道未来的儿媳妇可还满意?这也是站在不同视角,但是一个虚拟视角,展现的是一种忍俊不禁的积极情绪。2)下面这个腰特别好,小屁股特别翘的小哥哥,评论底下有人酸溜溜说:不知道又是便宜了谁家男朋友。这是两种态度,对于自己的优秀的事物,以一种谦虚姿态,对于我们得不到的,就是这种酸溜溜的语气。这算是一种针对于“好的事物”的一种固定套路吧。

  适用条件:1.关于如何寻找不同视角,有时候不是身处当事,确实体会不到。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推荐哈佛大学埃伦兰格教授的《专念三部曲》。2.常见的找视角的是,如果整个抖音对某某话题,某某人物有强烈的态度趋势,你尝试一下打抱不平。当外卖小哥说自己辛苦,我们就为自己鸣不平。当大家都模仿张嘉译的社会走姿的时候,我们为被搞笑者鸣不平。当别人秀优秀(猫妖传中的小姐姐,光彩的00后),我们就把他们拉下神坛,还原者真实的世界。

  抖音里面确实有很多神操作(比如技术流),但如果这些操作的背景或者剧情不行,我们可以自己加。因为抖音是一个重剧情和重态度的app,单纯搞笑对做喜剧的人来说,这不过初级境界。这里推荐一本书:《喜剧圣经》(不过目前只有英文版的)剧情延续:针对已经有一定热度的视频,我们进行剧情延续,形式有:反套路,剧情发展(后续情节),开始恶搞,态度回应等等。

  之前有一个段子:室友回宿舍,其余室友都唱“我们不一样”。剧情延续的话:我们可不可以采取此室友的角度回应一下(注意多于神转折和其他手法结合)改剧情:我们并没有加剧情,而是沿着前一小段剧情表演,把后一段剧情改掉。(这种操作在自媒体团队已经是很常见了)。上面神转折大多是原创,改剧情大多是针对已经很火的视频主题。我们改,希望要么搞笑,要么加态度,要么剧情截然改变(神转折)。

  可以说现在很多爆红的视频都是在很火的视频的基础上改剧情而来,希望大家对改动剧情多加重视。不要一味地模仿,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才智去改动剧情,做到创意。这不是一个固定套路,而是可以广泛运用的招式。

  希望可以达到两种效果之一:直接的搞笑(恶搞或可爱或反差萌或欲望等等最原始的刺激)——我们通过哪些角度来寻找去用来代替的对象呢?夸张(夸大,或者夸小);拟人与拟物;完全相反性质(抖音上美与丑,胖与瘦,男与女,老与少最为常见的)等等有深意(原本可以没有意义,但你可以加,当然你也可以改深意。深意即态度)

  适用条件:当只有一个表演主体的时候(养生迪类似),你可以试试第一种方式,喜剧的第一种方式:直接地卖萌,扮丑当有两个表演物时,或人与人,或人与物,尤其是像那种固定套路,表达固定肤浅主题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更换表演客体(人与物时的物)来加深意(男孩子花点钱怎么了类似)。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方式一其中的招式,上面的“倒车请注意”不就是一种夸张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